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我的1979 > 567、助演

567、助演(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看看李超人,人家那么厉害,看看弗拉基米尔,不得了,再看看包船王,牛逼,其实,他现在跟他们熟悉以后,他感觉人都差不多,比他老点,还没他钱多呢。

就好像别人说李和厉害,但是王玉兰、李兆坤没觉得他厉害,何芳、老五更没觉得他厉害,远看都很好,近看都差不多。

但是,遇到邵逸夫那就不同,这是李和遇到的为数不多的能在教育理念上能产生共鸣的人,尽管对方不是教师,不是教育工作者。

“李先生今年在电影上颇有斩获。”邵逸夫笑着同李和及其旁边的人碰杯。

“不敢和邵先生比。”李和这话倒是认真的,喇叭全的电影公司他都懒得问了。

“客气,客气。”李和同李超人碰完杯,又朝旁边的李兆基笑着道,“你我三位同属本家,随意,随意。”

“那我们这些外姓人是不是要回避一下?”一个清瘦的高个老头这个时候也从旁边过来加入了谈话。

“招待不周,邵先生。”李和同眼前的人握了下手,这是他进门之后,于德华带着做第三个介绍的。如果是无名小卒,李和听听也就忘了,可是眼前这个人太有名,他没法子忘。

楼主邵逸夫

生意场上极其“吝啬”的邵逸夫,在做教育慈善时,却一掷千金。

“谦虚,谦虚。”邵逸夫道,“付先生也是十年磨一剑,如果不出意外,《家有喜事》有可能就是年度票房冠军。”

“那不能,随便玩闹罢了。”李和判断不出邵逸夫的话的真假。喇叭全有几次要和他汇报,他没功夫听,期间正因为老五的事情忙着。

八十年代以后,邵逸夫以“奔跑”的速度在内地源源不断地援建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

有人可能不知道邵逸夫的长相与生平,但不可能没有听过“逸夫小学”、“逸夫楼”。

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国学子都能找到一个共同话题,那就是在他们就读的小学、中学、大学,都有一座“逸夫楼”。通过在线地图搜索逸夫楼,得出结果近3万座,密密麻麻几乎遍布中国。这些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坐标,见证了邵逸夫慈善为怀的一生。

不管巴菲特、比尔盖茨吹多大的牛他们在慈善投了多少钱,李和都懒得去问,一不是投在中国,二是因为这些人不可能同邵逸夫一样,把慈善资金落地的。

李和见识过很多名人、政客、富豪,但是很少能有让他找到激动的感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