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我的1979 > 第332章 专业化

第332章 专业化(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方向笑着道,“是这个道理,我认为专业化和多元化的道理要一起走,我是专业做印刷的,目前一心把印刷这个行业做透作熟,可是发展到一定瓶颈,到一定阶段,可以朝着其他路子走走,也可能做造纸,也可能做酒厂,这也是多元化的道路。周恩来总理以前就说过,要两条腿走路。”

“说的对,这就是我说的小公司专业化,怎么样才能专业化,就是技术专业化,一定要做到行业顶尖,做到顶尖之后,你才能有的放矢的做多元化,走集团化道路。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没有核心产业,要突出一个核心出来。”李和比较欣慰方向这话,这里所有人中间,有意识的朝研发靠拢的只有方向和付霞,其他人有没有考虑过技术专业化这个问题,“不能看着什么赚钱我们就做什么,一味的大而全不会有好结果。产品必须有独创特色和偏重性,不能一味追求大而全。否则不能避免平庸和死胡同每一样都做好做精比一味的大而全要妥当得多。“

李和已经过了资本积累的阶段,但是如何掉头拐弯,如何突出比较优势,是他必须考虑的问题。

苏明重重的吐出了一个烟圈,似有所得,说,“其他业务我会回去尽快砍掉,卖掉,我还是想一心做磁带。”

李和摆摆手,“拐弯不在这一时半会,不用这么激进。有钱还是要赚,我的意思就是说大家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突出核心优势。我们现在最大的优势是资金优势,可是其他方面的优势好像没有,产品优势要不要,人才优势要不要,研发优势要不要,渠道优势要不要,市场优势要不要?都需要的。你卖打印机,目前市场上只有你一家有货,客户没得选,没得比较,你价格卖得贵,服务态度又不好,产品质量又差,客户捏着鼻子也认了。可是假如以后有第二家,第三家的产品呢,客户还会选你的产品嘛?咱们说个最简单的例子,国营饭店,现在还有几家敢像以前那样摆谱?所以啊,都在变,一切都在变,我们也要跟着变。”

于德华瞪了二彪一眼,莫名其妙的把火烧到他身上,只得慌忙解释道,“当时竞拍的可是有好几十家企业,最后到激烈关头,可还剩下三家呢,二彪倒数第二轮就弃牌了,有二彪没二彪,都得这些钱。”

二彪也道,“哥,我们赌气归赌气,可不敢拿生意开玩笑。”

“有时间再跟你们算账。”至于这俩人话里的真假,李和现在无从判断,只得继续道,“那块地当然是做电子市场了,盖好了只租不卖。要做就做到最好,你有时间跟老于到香港再去看看,学习下人家是怎么做的。”

早期来到华强北的企业基本上都是从来料加工开始做起,穿表链、组装收录机……

只要能赚钱什么活都做。有了资金基础后,开始与外企成立合资公司。同时,各种投资也纷至沓来,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最多的就是电子企业。

这句话说完,众人若有所思。

所以李和顺应潮流做电子市场也没错。

而且他还是比较喜欢收租子,他对于卖楼花暂时没兴趣,房价目前这么低,那才能赚几个钱。他还是侧重在囤地和开发大型批发市场,比如电子市场,水果市场,服装市场,小商品市场。

事实证明,目前收租才是王道。

于德华和付彪一起点头,“好的。”

李和喝了口茶,继续道,“之前都是卖方市场,也许以后会变买方市场,不管如何,不会永远卖方市场,也不会有永远的买方市场。所以将来会怎么变呢?就是变成香港这个样子,大家去香港看看就知道了,就是大家,无论买还是卖,都是一个正常的供需关系,这样才是一个有效的市场,一个正常的市场。将来拼什么呢?拼的是产品质量,拼的是服务,拼的是资金,拼的是渠道。那么大家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现在有什么呢?我们看着好像什么都有,要钱有钱、要地有地,要厂子有厂子,但好像又什么都没有,就是个二道贩子,依然还是小作坊模式,这样子行不行?能不能持久,都是大家需要考虑的问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