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 第141章 ,穿越者的野望和民为法统

第141章 ,穿越者的野望和民为法统(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徐凡记得看过一个叫马督工的博主,说过科举制度,历代帝王本是想要招募一些能做事情的事务官,结果后世官员扭曲下,成了贵族制度的一种变种。

考上了就成为官老爷,最低也能成为百里侯,举人就相当于西方的骑士勋爵,还没有退出机制,变成了一种没有世袭的贵族制度,官僚甚至还想办法把科举变成隐形世袭的制度,像宋代之后就有大量的科举家族,只要有一人中举,他们就有办法让他们的后代一直中举下去,垄断官位,侵占国家的利益。

而现在徐凡干脆一步到位,我考的就是小吏,你也不要去想什么“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样的好事情,想要当官你就一步步升上去,想要吟诗作对风花雪月,就不要去想当官。

即便后面徐凡真弄出完善科举制度了,但也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只录取两三百人,而是一场录取上千人乃至更多,考上了就当县令,想都不要想,全给我到基层去当亭长,蔷夫,曹吏,官员多了也不怕,末位淘汰,定向反腐,只有你敢做,后世有的是方法和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

周章这么一想也觉得有道理,一年几十石的粮食,能招的只有这这样的人才了。

张良劝说道:“将军把标准订的如此低,只怕到时候我义军容纳不了这么多士人,招贤而不用,到时候引起士人的不满,对我义军的大业不利啊。”

战国四大公子喜欢养士闻名天下,但他们定门客的标准也没有这么低的。他张家以前也招过门客,要真按这标准来,他张家要养上万门客,即便他当家是韩国的丞相,也要被这些世人吃的破家。

这个时代读书人说多真不多,识字率连百分之五都超不过,但说少又真不少,战国末期为什么会出现天下闻名的四大公子,就是因为当时的士人已经非常多,多到战国所有的国家都吸纳不了的程度了。

当时的百姓花了大价钱和资源,供养自己的后代读书,但读了书,识了字,成为了士人却没有官当,再想要种田却吃不了这个辛苦,想要经商操持贱业,却听不得街坊的冷言冷语,高不成低不就受人嘲讽。

这点和后世一样,花了几十万读书,最后却要大家赚3000一个月,这谁能忍,所以当时苏秦张仪之辈频频出现,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挑起一场场诸国大战,那段时间居然是战国时期,战争最频繁的时期,频繁的战争让齐国这样的霸主国家一朝不慎陷入了衰落。

徐凡道:“以后我们就要打出去了,乡兵防御本土会越来越少,我们只要靠常备军,所以这次我打算一步到位,每户均田100亩土地,达到常备军的要求。”

徐凡刚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还是受到了后世的影响,觉得100亩土地太多了,这个世界的人耕作不过来,但现在他才明白,这个世界的100亩地的产能,甚至比不上后世五亩田地,五十亩土地只能让他们勉强养家,所以这次他打算一步到位直接均100亩。

徐凡这种也不能说是常备军,反而是一种不用自己准备武器装备的府兵,只是义军的战争太频繁了,士兵常年在军营,也有大量的赏赐和津贴,以至于不是常备军也成为了常备军了。

而后战国七雄想找解决这些士人就业的方法,不安抚士人天下稳定不下来。

于是各国和后世一样,不,应该是后世也借鉴了,那就是让官员贵族大量的养门客,给点钱养着他们,不让他们弄出大量的动乱。

所以那个时代战国四大公子动不动就可以养三千门客,这既是因为贵族养门客多威风,也是不养着他们国家都会出现大的动乱。

徐凡却摇头道:“门槛定那么高做什么,你要人家做计吏去丈量土地,难道还想要弄到一些精通诸子百家的人才。即便是有这样的人才,他也不可能去做计吏亭长这样的小官。

科举的时候说清楚,我们义军就是需要一些丈量土地的田吏,谁要是认为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干不了这些小事情就不要了,来了,就跟我去丈量土地均田,做的好,我就赏赐你让你升官,做不好我就罢免伱,要是有中饱私囊,我还要砍了你,只要把所有的奖惩设施都说清楚,摆在明面上谁又能说什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