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汉儿不为奴 > 第一千九十一章 矫枉过正

第一千九十一章 矫枉过正(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钱塘江水波澜不惊,王辅臣却感觉到了齐王殿下胸正在涌起波涛,这番话的背后,只怕满是齐王殿下的杀机。

“教民之事,照我看和寿宁的盗户倒是异曲同工,不过盗户之事乃小患,归根结底是当地官府不作为,怕惹事,若有作为,行得霹雳手段,便不会有盗户之祸。刁民畏法,而不讲理。晓之以理不如晓之以法,好言安抚他们不若砍几十颗人头。世本无刁民,法度坏了,不能威摄,这刁民会应运而生。对付刁民,与他空口白牙讲若干大道理,有狗屁用,他们唯一怕的是死。但要他们知道会死,便自然会学着奉公守法。姚龙在寿宁差事办的很好,大刀阔斧,该杀杀,该抓抓,该灭门灭门,该灭族灭族,几桩事做下来,寿宁不是没了盗户之患,百姓不是不敢再争做盗户了嘛。”

周士相亲自将姚龙外放寿宁,对这个新会同乡也十分看好。姚龙在寿宁的作为也确是让周士相感到满意。事实,对付刁民或者对付不服“王化”的敌人,太平军有过很多处置经验。最早在香山时,铁毅和蒋和曾在几个乡将当地大户士绅灭族了几姓,结果全香山境内不管穷人还是富人,都再也无人敢和太平军做对。“建村设乡”运动亦得已迅速推行下去,使得初到香山的太平军在立足未稳之际能充分动员香山全境的人力、物力,奠定了接下来的反清军三路围剿作战胜利的基础。

反观现在发生在松江的教民事件,周士相深感太平军的老传统在近年缺失了许多。这老传统是够狠,够毒,够灭绝人性。现在不是打天下,不是同族改朝换代,是汉民族为了存亡而进行的抗争,故讲不得仁义。死了的敌人才会让人安心,死了的鞑子才能让汉人安睡。不论在此过程死了多少本不应该死的人,至少活下来的汉人能够挺起胸膛活着,能够骄傲的宣称我是汉人

汉儿不为奴

笔趣阁 【 】,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howmn5();</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top.js"></script></div>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第一千九十一章 矫枉过正

王辅臣是带兵的人,自然知道竹竿削尖了可以杀人。 ..想当年戚继光在浙江抗倭时,军曾装备大量竹竿用来对付倭人的倭刀。历代农民起事,也曾大量使用竹竿作为武器,一来竹竿易得,二来便宜,易于手。不过因为不知道松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所以王辅臣也不敢妄自猜测。

据王辅臣所知,前阵在松江等地的清欠确是得罪了许多士绅地主,可那些敢闹事、敢反抗的多半都被治了罪。清欠并不曾针对百姓,士绅又被摧毁了大半,百姓无人煽动如何敢私下谋逆,这松江发生什么事叫大帅如此恼火呢。

王辅臣下意识的去看手的急报,可说来惭愧,他马鹞子其实也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军开展识字运动,大办识字班,他马鹞子却愣是一次也没参加过。因为其是镇将,一镇之首,镇里的安军大使拿他没办法,总不能报到军帅府,说镇将不肯识字吧。和王辅臣一个德性的还有瞎子李,一马一步二大将,端的是两个大老粗,盲一对。

周士相没有注意到王辅臣脸的尴尬之色,只在那愤愤道:“还有那些教民是怎么一回事?谁给他们的胆量围攻县衙的?这是造反,是谋逆...那知县汤某不晓事罢了,蒋国柱身为一省巡抚,也不晓事吗他脑子想什么呢,教民散了没事了?为什么不抓不杀?...不抓一批,杀一批,教民便不会知官府厉害,下次再弄出个大师傅来,是不是也要和这次一样充耳不闻,只求他们散了便能结案?便能天下太平了?...糊涂,愚蠢次次如此,教民们只会胆子更大,只会越来越不惧法,不将官府放在眼里...这朝廷法度一旦不能给人震摄,还能称之为法度吗国家无法可依,地方无法可行,国家还能为国家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