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回到大宋当王爷 > 海外争霸第三百一十三章争取利益最大化

海外争霸第三百一十三章争取利益最大化(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而且天下所有武将武官都须经过讲武堂的学习,方能领到升迁的通行证,这又说明什么?

宋人讲究的就是师生情谊,文官一样,武官也是一样。

到时候陈靖元掌握了讲武堂,掌握了天下武官武将的升迁,就如同被捧上了武人的神坛,成了整个大宋朝武将武官的恩师。

就如杨太后臆想的一样,无论是九品校尉,还是二品镇国大将军,都是他陈靖元这个京都讲武堂的门生。

思索一番之后,杨太后道:“开办讲武堂的确是一个好的想法,但是,燕国公忙于军务,哪里还多余的时间来兼任这个祭酒一职啊?依哀家之见,还是在满朝文武中找出一个德高望重之辈来担任此职吧。”

既然绝了陈靖元进入文官序列,那么第五条也就无所谓谈与不谈了,现在着重的就是第四条,关于京都讲武堂一事了。

平心而论,杨太后认为京都讲武堂的概念值得推广。

让天下武将武官进入讲武堂学习如何领兵作战,统兵布阵,替大宋培养出越来越多能征善战的将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南宋朝廷会被蒙古人驱赶出中原,流亡海外,到了如今才缓了一口气。

原因很简单,大宋朝文武悬殊,军事积弱太久了。

呃,陈靖元暗中撇了撇嘴,心道,杨太后又开始对自己起了防备之心,这娘们什么都好,不仅手腕高超,而且天赋绝世容颜,妩媚之色不输葬送殷商数百年的妲己和迷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褒姒。

唯一的缺陷就是对陈家的戒备之心超乎寻常,有一种天生对陈家的不信任。

心里嘀咕了一阵儿,陈靖元奚笑道:“太后,这讲武堂不比国子监,不是讲文传道,大开儒家学问,布施王化的地方。这讲武堂的学员都是一些莽汉丘八,军中刺头,国子监那些老夫子和大儒怎能镇得住他们?再者说了,行军布阵,领兵作战可不是儒家圣贤的专长啊,您让那些大儒先生们去讲武堂能干些什么?四书五经吗?那教出来的学员还能再替大宋开拓疆土,恢复衣冠吗?莫要太儿戏了。”

杨太后心里也清楚陈靖元说得事实,争辩道:“难道满朝文武百官中还找不出一个懂兵马事之人吗?燕国公是不是有些自以为是了?”

说到这儿,陈靖元还真不认怂了,高调地说道:“太后,不是臣自以为是,目中无人。臣领军作战,大小战役近百回,可曾有一败?遍数满朝文武,国中宿儒,还有何人敢站出来与陈某争辩,抢这祭酒一职?太后扪心自问一番,我大宋还有何人比陈某有资格胜任祭酒一职?”

杨太后心里在权衡,一个陈靖元就能替大宋力挽狂澜,那么再出十个,百个,千个陈靖元呢?那别说驱除鞑虏了,就是追击鞑虏到蒙古草原,直接打到大漠,直接灭了蒙古人的根基都未尝没有可能。

但最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京都讲武堂的祭酒一职,要被这贼厮兼任。

祭酒是什么职务?

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讲,京都讲武堂就是黄埔军校,而祭酒就是黄埔军校的校长。

当年一所小小的黄埔军校,就让蒋委员长在北伐中出尽风头,奠定了国民党军事力量一哥的位置。那如今这个掌管讲武堂诸事的祭酒一职,也就等同重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