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我当算命先生那几年 > 第二百四十章结阴亲(4)幺蛾子老赵头和三皇派

第二百四十章结阴亲(4)幺蛾子老赵头和三皇派(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郭先生一见自己的父母,就磕头行李。郭先生的父母是地道的陕北农民,不会说一句普通话。把我们三个听得很吃力!不过语言接近我老家的,我大概能听明白什么“毛蛋蛋之类的话。”

最后偷偷的问崔二爷才知道:“郭先生小名叫毛蛋蛋!”听着这个小名我差点笑出来。这也太有乡土特色了。

老人一听我们治好了他儿子的病,老两口跪下来就要给我们磕头。我一把崔二爷一把推了过去。崔二爷又拉又拽的,才把老两口拉起来。接着最闹笑话的是,崔二爷说的老两口听不明白,老两口说的崔二爷也听不明白。

最后还是郭先生,过去帮着我们解释。老两口帮我们让进了窑洞,推着拉着让我们坐到了炕上。还没有坐稳,小炕桌上就摆满了红枣,核桃这类的东西。

这事以后郭先生对老赵头,就跟亲爹一样。上火车老赵头要什么,他立刻屁颠屁颠的跑去买。这老赵头太能出幺蛾子了,本来就买的软卧。

他一会跟郭先生、崔二爷一起喝酒。一会又唱歌痛说历史。一会又要郭先生买这吃的,买那吃的。我是第一次看到,一个六十的老头这么能吃,嘴几乎没有停过。整的我都没有休息好,幸亏离目的近。要是坐上十来个小时,火车上的食品肯定全部吃一遍。这老头太能出幺蛾子了!

郭先生的家陕北的一个小县城,这里比不上最为富裕的神木,革命历史悠久的安塞。但是这些年随着煤炭和石油等能源行业的发展,这里的人也逐渐脱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自古以来陕北的土地就比较贫瘠,植被稀少且风沙又大。年年干旱少雨,就是在革命年代这里虽是革命根据地,当时也少不了抬着龙王求雨的事情出现。

这几年随着一处处煤矿资源的发现,一口口油井的开挖。这里的老百姓逐渐脱离贫穷,过上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虽然生活过的好了,但是这里依然保留着很多窑洞。窑洞分为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子窑洞多种。我们的祖先就是在窑洞里繁衍生息,逐渐壮大起来的。

郭先生虽然住在县城里面的楼上,但是父母还是住在乡下的窑洞里。不过这窑洞是典型的砖窑,不比中原农村的瓦房差。

郭先生带我们回到他老家,也就是他父母那里的时候。我彻底被眼前的景色所陶醉,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一颗颗挺拔的白杨树。看到这样的情景,真想骑上一匹骏马,在田野里驰骋。

顺着田间小道慢慢的下了山坡,就是一家一户的院落。每个院落里面,都有四五口窑洞。院落中有一颗果树,问了我才知道这是柿子树。

窑洞分的很清楚,正对这院子门的是主人的窑洞。旁边有给儿女住的窑洞,有厕所有厨房,还有养牲畜的窑洞。我看了一下,住人的窑洞窗户下面都已一个四方的小孔,这个不用说我也知道是炕洞。冬天用来烧炕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