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411章 视察灵洲

第411章 视察灵洲(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当年崔浩刚一上任朔州刺史,便亲自实地深入考察了各地。

随后又因地制宜提出了各种计划,最终让朔州经济有了巨大飞跃。

“大都护,在灵洲县西南有一座艾山,其隔断了大河与灵洲联系,让灵洲成为有名的缺水之地。”

“后来崔长史上任朔州刺史,组织人力成功凿穿艾山(艾山也叫峡口山,是今日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牛首山、青山的统称),贯通了大河。”

“并在艾山地区修建一条引大河灌溉农田的水利工程——即艾山渠。”

p

太元二十年,大都护卫朔启程前往灵洲县,视察造船作坊。

早在数日前,他已接到刘穆之密报,称其已以远洋捕捞为名,组建了一支船队。

在信中,刘穆之还指出,远洋航运离不开强大的造船业。

对此,卫朔深以为然,特地下令整顿河西造船业。

“正是这一条水利工程,为灵洲发展农业奠定了基础。”

“经数年发展,今灵洲县已成为朔州西部重镇,是河西链接朔方的枢纽之一。”

听了继任者寇赞述说往日功绩,崔浩也是感慨不已。

“直到今天,臣尤记得首次入灵洲县见到的情形。”

“当时因黄河变迁,汉代遗留下来的古渠道高出河床两丈,根本无法饮水、灌溉。”

从两年前开始,河西开始从江东招募人才,极大地加快了造船业发展。

六月初,都督李暠、刺史寇赞、郡守贾虔等朔州文武,迎大都护于大河东岸。

这是卫朔第二次来朔州视察,与第一次满目狼藉不同,眼下朔州已今非昔比。

看着模样大变的朔州,卫朔不由对崔浩赞叹不已。

朔方有今日之局面,与当年崔浩悉心治理不无关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