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王朝的腐朽 > 第四百一十二章 晋阳之乱后

第四百一十二章 晋阳之乱后(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智跞因此与赵鞅结盟,赵氏得以安定。

而后赵鞅将董安于陪祀在赵氏宗庙之内。

就这样,一场晋国的动乱结束了,可晋国内部的隐患依旧没有解除。

衰微无力的晋国公室,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诸侯与内部卿族,已经没有力量去改变这一切了。

而剩下的四大卿族依靠着旧有的军政制度,掌控着、并不断获得着晋国的权力。

对于韩氏与魏氏来说,如果没有了赵鞅与赵氏,他们就需要直面智氏,而且是已经经历过动荡、蜕变的智跞。

从自身的角度来考虑,晋国有赵鞅,对于他们来说要远远好于没有赵鞅。

没有赵鞅,他们可能得到赵氏遗留下来的权势财富,但却要面对膨胀的智氏。

而有赵鞅的赵氏,则会成为智跞眼中最大的敌人,留给韩氏、魏氏足够的距离和机会。

而就在范氏、中行氏败亡的第二年,智跞的宠臣梁婴父因为讨厌赵鞅的家臣董安于,就对智跞说,不杀死安于,让他始终在赵氏那里主持政事,赵氏一定能够得到晋国。为什么不因为他先发动祸难而去讨伐赵氏。

他们在一次次的动荡中决出胜利者,就好像这春秋乱世一般。

智跞派人告诉赵鞅,表示,范氏、中行氏虽然确实发动了叛乱,但这都是安于挑起的恶,是安于共同作乱。晋国有命令,开始发动祸乱的人处死。范氏、中行氏已经伏罪了,谨此奉告。

赵鞅为此感到担心。

董安于便表示,我死了而晋国安定,赵氏安定,哪里用得着活下去?人谁不死?我死得晚了。

于是,董安于自缢而死。

赵鞅将董安于的尸体暴露在市,告诉智氏,您命令杀罪人安于,他已经伏罪了。谨此奉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