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 第155章 ,不识货的小说家和再次开启的宣传

第155章 ,不识货的小说家和再次开启的宣传(第1 / 6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华而不实是小说家的子弟尴尬之处,不能富国强兵,对诸侯争霸天下起不到任何作用,他们都把自己当成历史的旁观者,记录一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传说而已。

汉王虽然也让他们写戏曲,但却不是《楚昭女》《活着》这样的经典,而是什么《兄弟姐妹来种田》说的是一年两种,《母猪的产后护理》讲如何养猪,《蚯蚓养殖产能高》讲如何养鸡鸭鹅等家禽,汉王还把这类戏曲称之为《致富经》,让他们多请教农家,墨家之人,要出一个系列,教导百姓如何致富。

10日后《红河水》的戏曲开始开始在陈郡演出,第一个看这部戏曲的人就是军官训练班的人。

陈郡校场。

《致富经》被后世网友调侃是《致负经》那只是因为这个节目只教农民增产,却没办法帮助农民找到产品的销路,在产能极度过剩的天朝,真学习上面的农业技能大概率会破产。

第155章,不识货的小说家和再次开启的宣传攻势

季心找到小说家的掌门钟俊之时,钟俊是无比激动的。

当初百家之人投靠汉王,像墨家,儒家,道家,农家都受到重用,只有名家和他们小说家虽然投靠,但他们在汉国这里既像门客一样,待遇不错,但没有安排职位,这对钟俊来说有种吃白饭,没有受到重视的感觉。

但他们还是不愿意离开,说句实在话要不是汉王位高权重,钟骏都想让汉王来当小说家的掌门。

小说家其实是史家分离出来的,周王室设有稗官,他们因工作需要游离于市井,往来于民间,王室要知道外面的民风民俗,通过他们道听途说,街谈巷语得知。稗官所记录的遗闻琐事或当代见闻称为“稗史”。

所以他们这种在乱世当中偏向中立的学派,因为孔鲋的一个招呼就下山了,因为这是他们小说家咸鱼翻身的机会。

而这次汉王终于给他们一个心仪任务,钟俊马上对季心道:“请回告汉王,臣定快速写出这部戏曲,让天下人都看出秦国残暴的面孔。”

小说家就是出自这类人,后周王室没落,这个职位被撤销,许多记载这些“稗史”的家族就流落到民间,成为了小说家最开始的鼻祖。

小说家记载琐闻逸事、里巷风俗,也记录精怪异志。民间的神话传说等。当年百家兴盛,诸子争霸道统,而小说家就是小透明,当时的几大流派,没有一家正眼瞧过小说家的。

这几百年来道家兴盛过,儒家兴盛过,墨家兴盛过,甚至连朱杨之学也兴盛。只有小说家这龙套,从春秋战战国一直没有起色。

甚至小说家自己的弟子也没有重视他们这个门派。毕竟其他的学派都提出了政治理想。什么道家的无为而治,儒家的以礼治国。墨家的兼爱非攻,法家的以法治国,人家其他学派都有一个政治纲领。

但他们小说家哪里有什么政治纲领,只是记载一点民间野史怪志。在道统上比不过上三家,在实用性上比不上农家,兵家,墨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