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 第173章 窗口

第173章 窗口(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待大秦二次北伐,驱逐清虏,收复北方后,积极恢复地方民生,将大量无主的土地分给农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北方大部分地区基本上都处于人少地多的情况,甚至很多地方都是荒芜人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阶级矛盾。

再加之,为了防范北明和东丹、渤海等几个外东北地区势力,大秦还不断迁移内地百姓前往辽东,进行移民实边,充实边疆地区人口。漠南、漠北、青海、河西(走廊)、西域等地区的移民,也在很大程度上分流了大量内陆地区的富余人力。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北方地区人口增长较四十年前,几乎翻了一倍多,但却仍旧显得有些地广人稀。

更不要说,还有不少海外诸夏国家通过各种途径来大陆境内招揽或者“拐带”人口,他们除了在地狭人稠的江南地区活动外,还有就是在北方沿海一带,鼓动那些想谋求更好生活的秦国百姓,去海外淘金,发大财。

没错,除了齐国本土及海外领地不时传来某处发现金矿或者银矿的消息外,北明也言之凿凿地说在镇州、苦叶岛、银州等地相继发现储量巨大的金矿,吕宋的郑氏和卫国随即跟着大肆宣扬,其控制下的岛屿也有许多金矿和铜矿,顺国、河仙、谅国自然不甘落后,纷纷自承境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金银矿产。

据粗略统计,常年居住和生活在大秦境内的齐国各类人员有一万余人,而登州府差不多就占了近四成,超过三千八百余人,是除了南京城外,最大的齐国人聚集地。

近日,大齐皇室两位贵人莅临蓬莱,以祭拜他们的先祖皇陵,着实又让整个蓬莱县城热闹喧嚣起来。

按照惯例,凡是大齐皇室代表前来皇陵祭祖,一般都要给全城百姓发放福利,从无例外,要么是一些米面油、肉蛋禽之类的副食,要么是棉麻绢、肥皂五金工具之类的小玩意,甚至某些时候也会直接发放银钱。

尽管发放的物资和银钱落到每户人家手中的时候并不多,但总能让蓬莱城居民为之欢喜不已,对大齐皇室也充满了感激之情。

私底下说句大不敬的话,这大齐皇室对蓬莱城百姓,可比当今朝廷要好多了。

一时间,好像除了神州大陆,海外到处都有金矿,引得大秦百姓无不心生向往。

他奶奶的,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这要是到了海外,淘些金子回来,岂不是一步就迈入了富贵人家,吃香的,喝辣的,不仅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还能福延子孙。

怀着淘金发财的美梦,许多人偷偷登上海外诸国派来的的移民船,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寻梦之旅。

“其实,对于南方土地兼并开始日益扩大的情况下,整个北方地区却罕见的保持着规模庞大的小农经济,有大量的自耕农存在,没有形成严重的土地兼并情况。若是风调雨顺的年景,在缴纳了朝廷的赋税后,大部分百姓的日子过得也算不错,虽然没有江南地区百姓那般富庶,但起码不虞冻饿之困,可以安稳地过一个舒心年。”

在一辆装饰豪华的马车上,齐国皇陵城镇守使齐德轩见皇孙齐泽烜透过车窗看着公路一侧的村落,似乎对那些破败的民居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便轻声解释道。

“在登州的百姓,生活相对其他地方而言,算是不错的。最起码,在农闲时节,可以到蓬莱城,或者皇陵城中打些零工,赚取一些现银,用于缴纳朝廷的赋税。这要搁着秦国其他地方,一年到头的收息,也就指着地里长出的庄稼,根本没有多余的银钱。夏秋两税,只能将不多的收成卖了去换钱,最后留给他们过冬的粮食也就所剩不多了。好在,秦国的百姓勤劳用心,会在田间地头栽种一些土豆和玉米,还有红薯,混合着不多的稻米和小麦,也能填饱肚子。”

相较于江南的人烟稠密、民间富余安乐的景象,北方就地区就显得有些人口稀少,经济上也是比较凋敝。

盖因,经历了明末流民暴乱、清虏入侵、大秦北伐等数十年的战乱,不仅将整个北方地区打成一片白地,经济遭到彻底的摧毁,地主阶级也几乎一扫而空,而且还造成了庞大的人口损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