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 第12章 伊斯法罕

第12章 伊斯法罕(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你们是刚刚抵达伊斯法罕的齐国商队?”萨法维帝国大维齐穆罕默德·库里汗·沙姆鲁和声问道。

“……”牛希平闻言,不由一愣。

此次运来的五六吨精米,除了一部分供给居住于伊斯法罕的齐国外交使团人员和商社人员外,剩下的会随同大量高档商品一块赠送给城中的达官贵人,以维护商社的上层关系。

“是的,尊贵的大维齐阁下。”波斯商社大掌柜牛希平从身边的通译口中获知,这位波斯贵人竟然是帝国大维齐,连忙俯身致意,随后恭敬地答道:“我们商社从布什尔港而来,刚刚才抵达伊斯法罕。”

波斯境内的粮食作物主要为小麦、大麦等谷物,主产区除了呼罗珊外,也广泛地种植于内陆的山间谷地,基本能满足自身需要,但大米主要依靠从印度信德、孟加拉等地进口,基本上是被齐国商人所垄断。

这座占地达一万七千余平方米的真神寺,是伊斯法罕最大的双层拱顶真神寺,据传,阿巴斯大帝为了建造这项工程,召来了全波斯最优秀的工匠,花了二十七年时间才精心修建而成。正门上有许多著名书法家用漂亮的波斯文书写的诗文,高耸的宣礼塔大门贴满了瑰丽、缤纷的漂亮瓷砖。蜂窝状的门廊拱顶上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装饰,门廊下则贴着细腻柔滑的大理石。

“五六吨?”穆罕默德·库里汗·沙姆鲁心中暗自换算了一下齐国人所说的重量单位,随即眉头皱了起来,“你们应该多运些粮食来伊斯法罕的。”

发源于波斯西部扎格罗斯山脉的查扬德河,从西到东贯穿了伊斯法罕城区。在潺潺的查扬德河上,横跨着数座颇具历史感和艺术美的古桥,其中最为漂亮的当属三十三孔桥。

“回大维齐阁下,路途中……稍有波折。”

“你们商队可曾携带稻米?”

如今,就连商业势力强大的齐国人,也要委婉地抱怨一声“路途中稍有波折”。

第三混成营营长、宣节校尉(少校)闫少武看着逐渐远去的那座宏伟寺庙,心中不自觉拿它跟建业城中那座高达一百多米的通天塔相比较,好像它除了占地广大,不论是从高度上,还是从建筑外观上,都是远远不如后者的高耸壮观。

这座孔桥建于一百多年前,全长近三百米,孔桥下层由三十三个半圆形桥洞构成,整齐地依次排列。桥洞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与桥洞本身形成三十三个整齐划一、浑然闭合的圆孔。

马车驶过桥面,经过齐国人一行车辆时,突然停了下来。片刻,一名头戴名贵皮毡帽、身形矮胖的波斯贵人下了马车,伸手示意齐国人过来说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