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黄金时代之大宋王朝 > 第三百四十九章 萧侯爷做媒

第三百四十九章 萧侯爷做媒(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衡量斗茶的胜负,一看茶面汤花色泽和均匀程度;一看盏的内沿与汤花相接处有无水的痕迹。汤花面要求色泽鲜白,”淳淳光泽”,民间称其为”冷粥面”,意即汤花像白米粥冷后稍有凝结时的形状;汤花均匀适中,叫做”粥面粟纹”,像白色粟纹一样细碎均匀。汤花保持一段时间后就要散退,此时盏内沿就会出现一圈水痕,以先出现水痕者为负。

在黑、褐、青、青白、白色等不同釉色的茶盏中,以黑釉茶盏最适宜衬托白色的茶沫以供观察,于是黑釉茶盏随着”斗茶”风气的盛行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如梅尧臣和苏辙的诗句:”兔毛紫盏自相称,清泉不必求虾蟆”;”蟹眼煎成声未老,兔毛倾看色尤宜”;其中福建建窑所烧制的黑釉盏最为著名,其次为耀州的黑瓷。

苏轼《荔枝叹》中说:“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渭)后蔡(襄)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斗茶之风从贡茶产地兴起以后,不仅在上层社会盛行,后来还普及到民间。

顾守贞讲了半天,萧丁二人终于算是明白了一些斗茶的缘由,这也是茶文化的一种吧,顾守贞道:“关于斗茶,范文正公有一首诗写的好,叫做什么《和章岷从事斗茶歌》的,我肚子里这点墨水记不得了,那里面讲的很详细!”

丁建鹏道:“原来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讲的就是这个啊?那首诗我会背!”他张嘴背道:“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在新的一年2013年到来之际,渔夫在这里祝福各位书友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顾守贞狐疑的看着萧明丁建鹏二人,萧明笑道:“对不起,顾大哥,开玩笑的,不过扶桑日本已经被我拿下了,你随时可以去哪里玩玩,他们那里的生鱼片还是别有一番滋味!如果你消化得了的话!”

顾守贞道:“你不会是要在哪里建铁厂吧?如果是我还是算了吧,你从徐州派个人过去吧,我就不去那里了!”

“怎么会?日本不适合工业发展,那里矿产资源太匮乏了,我打算将那里全部变成农田,用来种稻米和谷物!将来那里就是我大宋的一个粮食基地了!”

丁建鹏笑道:“这个想法好,我赞成!”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蝾,唯求精粹不敢贪。研膏焙ru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对了,顾大哥,你还是跟我们讲讲这个“斗茶!”吧,我和老丁好像都不太清楚!”萧明说道。

于是顾守贞开始为二人讲解斗茶的典故,“斗茶”是一种茶叶品质的相互比较方法,有着极强的功利性,它最早是应用于贡茶的选送和市场价格品位的竞争。一个“斗”字,已经概括了这种活动的激烈程度,因而“斗茶”也被称为“茗战”。

宋代是历史上茶饮活动最活跃的时代。由贡茶衍生出来的有“绣茶”、“斗茶”;作为文人自娱自乐的有“分茶”;而在为民间的茶楼、饭馆中的饮茶方式更是丰富多彩。宋代的斗茶,从茶民制茶者到茶商,从民间到皇宫,从百姓到文人雅士,几乎是各个阶层都爱玩斗茶。

茶民制茶者玩斗茶,是为了自己的茶得个好名次;商家玩斗茶,是为了更好地推销自己的茶饼;百姓与文人雅士及皇宫玩斗茶,则是闲情之趣。而向顾守贞这样的老粗虽懂得茶道,却并不参与斗茶,看看热闹,喝喝茶足矣了。

宋代斗茶,其法如下:先用瓶煎水,接着调膏。所谓”调膏”,视茶盏大小,用勺挑上一定量的加工好的茶末放入茶盏,再注入瓶中的沸水,调和茶末如浓膏油,以粘稠为度。调膏之前,还须”温盏”。蔡襄《茶录》:”盏气热,冷则茶不浮”。再注入沸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