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乱世小民 > 第四十九章 优待俘虏?

第四十九章 优待俘虏?(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无法左右原子弹的研制进程,无法左右伟人的思维,孟有田有时会觉得自己挺悲哀。甚至不敢想得太多太远。就象他看见一辆飞驰电掣的火车行将出轨,却毫无办法,猛冲过去,只会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而依然无法阻挡车轮的前进。

我只是一个在战争中挣扎奋斗的人,在周围的苦难中,这个人在乎,那个人也在乎,所以我会努力地去做在海边捡鱼的孩子。

孟有田微微眯起了眼睛,他看见一个八路军战士急匆匆地走到第一排,对着陈营长和赵政委耳语了几句。随后,赵政委伸手按住了要站起来的陈营长,面色不愉地匆匆而去。

发现了嘛?宝贝般的鬼子俘虏被扭转了脑袋。孟有田抿了抿嘴角,挂起一丝冷笑。冷笑中还带有一点嘲讽。这么欢乐的场面,大张旗鼓地寻找恐怕是不合适吧,何况强子已经带着小嫚出村而走了。

或许真的该回家了。孟有田心中这个念头一起,发现竟是遏制不住的强烈。家的温暖,母亲的疼爱,阿秀的温存,柳凤的依偎……他沉思着,终于抵挡不住对家和亲人的思念,转身而去。

“一定,没准俺今晚就回去了呢!”孟有田笑了笑,带着小嫚和根保奔会场而去……二战中,没有哪个国家把优待俘虏做得象八路军这么过分。俘虏就是俘虏,曾经是战场上你死我活的对手,关进集中营,不饿死,不虐待,也就算是仁至义尽了。

拿老百姓都不舍得吃的大米白面,甚至肉菜来供养俘虏,这在孟有田看来,是绝对接受不了的事情。从历史上来看,优待俘虏的政策所起到的作用也相当有限,特别是目前这个阶段,日本鬼子都被武士道精神所熏陶,顽固而凶残,劝降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如果是抗战后期,那些日本娃娃兵,孟有田倒觉得还有争取的必要。再者,即便这次谋杀暴露了,他也不害怕。一不是党员,二不是士兵,一个民兵,说白了就是平头老百姓,你能把俺怎么样?嗯,俺又犯了错误,俺要回家反省,这正是他屡试不爽的招数。

孟有田混入看热闹的人群当中,很快便找到了土门村前来送慰问品的人们。他拉过强子,低声交代了几句。强子愣了愣,点了点头,转身领着小嫚出了人群。

孟有田又绕到会场一头,耐着性子消磨着时间。周围的老百姓哪里见过这样丰富多彩的节目,真是大开眼界。大多都自始至终精神贯注,有时兴奋激动地热烈鼓掌,有时又不禁纵情大笑,精神上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

对于走上抗日道路的人们来说。有些人是轻松愉快的,象出身贫苦的年轻人,脱下破棉袄,穿上新军衣,扔下缺米少柴的愁苦,过一天一斤十四两小米口粮的日子。过去不能进学堂,现在可以学文化,都是一种生活的提高,切实的改善。如果没有妻子儿女,也就没有过多的牵挂。偶尔想到这些,也不过把希望寄托在宣传的所谓革命胜利上。嗯,革命成功了,什么也就会有的。

有些人虽然负担沉重,但他们能把伟大崇高的目标摆在第一位,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即革命胜利后的光明景象。希望是他们源源不断的动力,使他们摆脱身后的拉力,向前进。

与这些纯朴的人们相比,孟有田要算一个另类,这是指他的心理,有着别人所没有觉察的叛逆。说是叛逆或许过分,更准确地应该说是独立思考的头脑,不人云亦云的本性。

比如说优待俘虏这项政策,很多八路军战士或者干部并不完全在心里认同,但还是认真地执行贯彻。甚至干部们还要违心地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服别人。相信组织,相信上级,这是最有说服力,最让人无话可说的理由。

但这也就是让孟有田对组织心有余悸,对组织敬而远之的原因之一。现代人的思维是开放和自由的,一个永远光明、正确、伟大的组织压在头上,不亚于给孟有田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他受不了这个,宁肯去做一个小民,偶尔显示一下能力,改变一些事情;宁肯被别人批评自私、封建,甚至有时候做点错事,抹黑一下自己,也不愿为了向上爬而被近乎严苛的纪律规则所束缚。

再者,就算他使出浑身解数,又能爬多高,又能在历史的关键点上拥有多大的发言权。嗯,村长、区长、县长,十年能爬到省长,好象很困难;再说军队,不考虑腿上残疾的因素,在老红军、老资历遍地都是的情况下,就算他有超越常人的见识,能从小兵混到什么官职?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依然无法主导历史的进程。

这些事情孟有田早已经想得不愿再想。就象他知道无论如何耍聪明。比如推广地雷、地道,还有围困据点的招数。攻取据点的手段,不过只能在抗战期间多杀伤些敌人。多保护些生命,却无法使抗日战争有根本的改变。除非穿越时带着原子弹,或者星际战舰,才能使顽固得令人作呕的日本鬼子提早投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