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群雄召唤 > 第189章 舍枪选刀

第189章 舍枪选刀(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北周韦孝宽为人多智善谋,善于使用间谍,不论是他派遣到北齐的间谍,还是他从北齐收买过来的间谍,都很尽职。北齐有位战功卓著的将军叫斛律光,字明月,能征善战,英武无畏。韦孝宽为了除掉这个敌手,先叫参军曲严编造歌谣:“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高山不推自崩.槲树不扶自竖”。这里的升,原指旧时的容量单位,十升等于一斗,十斗即一百升,等于一斛;歌谣里的百升暗指斛律光的“斛”字。北齐王姓高,歌谣中的“高山”.影射北齐王。“槲树”影射斛律光。这两句歌谣的意思是说:斛律光想要当皇帝,北齐将要垮台了。韦孝宽令间谍们把写有这些歌谣的传单散发到北齐京城邺。当时任北齐宰相的祖珽,恰与斛律光有私仇。祖埏见有这样的传单,又添枝加叶渲染扩大,并让小孩子在大街小巷传唱,传得满城风雨,然后将情况汇报给北齐后主高纬。后主不辨真伪.怀疑斛律光要造反,立即下令杀了斛律光。韦孝宽没费吹灰之力就除掉一名劲敌。

也就是说,在统率上系统给出了数据,在谋略上,此人也是非常杰出。

最著名的要数‘玉璧之战’。

玉璧之战,是南北朝时期东魏丞相高欢对西魏发动的战役,旨在攻取战略要地玉璧城,进而打开西进的道路。546年十月,高欢率重兵进攻玉璧城。西魏守将韦孝宽积极防守,东魏军屡攻不下,伤亡惨重,高欢忧愤成疾。

高欢苦战了60天,士卒死伤者达7万余人,葬在一个深坑。玉璧城不仅没有攻破,韦孝宽反而夺据了土山。高欢智尽能索,因愤恨恼怒而病倒。最后,只得决定退兵。这时,韦孝宽军中传出高欢中箭伤亡消息。为了稳定军心,高欢带病坐帐,强作镇定,会见幕僚,让斛律金唱《敕勒歌》。高欢自己领头唱和,但禁不住落下伤心的眼泪。玉璧未克,损失惨重,两个月后,高欢郁郁而死,终年52岁。(未完待续。)

“卧槽,前面第一个是郭子仪后人,这次直接是郭子仪?”鲍鸿哈哈笑道。

郭子仪,中国唐朝名将。华州人。天宝初以武举补左卫长史,后官至兵部尚书、太尉兼中书令,曾出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封汾阳郡王,被德宗李适尊为“尚父”。郭子仪相貌英俊,身材魁梧,为人果敢,公正无私。他一生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

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将,前后共六十余年,其中有二十余年系天下安危于一身,为维护唐朝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两京、智退吐蕃回纥的战斗中有勇有谋、立下赫赫战功。他居功不傲,宽厚待人,是由武举起家逐步成长起来的闻名遐迩的军事将领。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元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758年,进位中书令。759年,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闲官。公元762年,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不久又被解除兵权。

公元763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公元765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稳住关中。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郭子仪不但武功厥伟,而且还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资兼文武,忠智俱备,故能在当时复杂的战场上立不世之功,在险恶的官场上得以全功保身。

当然,正如前面候选人名单里面说过,郭家的枪法也是出了名的,当然是演义里面。《月唐演义》中,郭子仪为主要角色,经典桥段有“大闹学士府”、“开弓降魔兽”、“抢桃千斤链”、“走马射金钱”、“鞭打安禄山”、“枪挑铁天柱”等。

“第二名候选武将,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名将韦孝宽,统率95。”

“这是什么鬼?”鲍鸿疑惑道,“南北朝那个完全是懵逼状态好吧!”

韦孝宽,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一生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