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后明余晖 > 第二一二章 战车底盘潜力;又见细作

第二一二章 战车底盘潜力;又见细作(第2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而明军的作战地域又决定了每辆坦克不能太重,顶多也就三十吨。

所以这意味着明军需要一种22-30吨重、装备57-75㎜炮,同时能够抵御目前较为糟糕的情况的装甲。

大战中期前的主流反坦克炮基本都是37㎜级别,偶尔有47㎜级别,500m穿甲深度不超过50㎜,按照这个标准就足够了,也不可能奢求一辆中型坦克能硬抗罕见的重火力。

因而,追求车内空间宽敞的话,那就垂直装甲,但重量会加大;如果改用倾斜装甲,可以用更薄的厚度达到相同的防护能力,但车内空间也会变小。

具体如何权衡,那就得看大明的坦克设计师的本事了。

“说得好!条理清晰。”

“的确,有得必有失,既要威猛又要容易伺候…哪有这等美事?”

“但这‘让步’也是有限度的。”一名干瘦的、戴着圆眼镜的老者缓缓补充了一句话。

“ii-”形符、紫框、蓝底,说明这是辎重兵少将。

周长风点点头道:“前辈说得对。”

除此之外,车载电台、最精致的光学瞄具、最高等级的装甲钢等等全都给整上,因为追求的就是单车战力最大化,造价倒是次要的。

也可以反过来想,当它能够以一敌二时,只要造价不超过对方的两倍,那就是赚的。

他想了想,接着补充道:“我听说军器局这两年收到过所谓的超重型战车、陆上巡洋舰的设计草稿和主意,这就是典型的违背了兵器的基本设计原则,一样兵器,即使在设计上不打算以量取胜,而是追求精良,也不该这么极端。”

之前那名矮胖的中年上校沉吟道:“嗯,至少鄙人觉着我军在战车这类兵器上应该以‘质优’为先,今后可能打仗的地方…运力都是有限的。”

“我同意。”周长风颔首道。

“我也赞同。”旁边的严辰武也淡淡道。

同等运力条件下,自然是单车战力越强越好——比如最多只能向某地投送一百辆装甲车辆,那肯定得千方百计加强这些坦克的战力来增加战术优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