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缉捕娇妻:刑警先生,我自首 > 359.第359章 熟到不能再熟

359.第359章 熟到不能再熟(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幅画是徐悲鸿他跟在六匹马旁跑,通过观察。回到家里,把他认为最精彩的片断画下来。

那六匹马的神态、动作各不相同。有的四脚腾空,有的前脚落地后脚翘起,有的……

1962年春天,******总理来宝光寺视察,看见徐悲鸿这幅“奔马”大中堂,赞叹不已,亲自量了画的纵横尺寸后说:“这是我所见到悲鸿马画中最大的一幅,要妥善保存。”

大家听着严一之的话心中都不由得一沉,尼玛,《奔马图》啊,他们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但也听说过的啊!

听着前面的介绍,莘以墨无奈的将眼神看向一般满面悲痛的老熟人。

对,就是熟到不能再熟的老熟人,严一之!

早上那个扰人清梦的电话就是因为严一之而起的,他的收藏馆,在闭馆之后,又被人盗了。

“我来说一下,这位徐大师,就是《奔马图》的作者。

这件作品是他在1948年赠给史学家邓蜀生的礼物。《奔马图》作于1948年初冬,其时H国人民解放军发起********,傅作义部接受了H国共产党的提议,北平和平解放在即。

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含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

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徐悲鸿早期画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

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而建国后,他的马又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