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中华大当家 > 第一百四十七章 茶道(上)

第一百四十七章 茶道(上)(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顺着嬴政好奇地目光,姜江浩更是开始细细打量着这些茶具,并且开始试着回忆起他们的使用方法。

看着面前精致的小茶杯,姜江浩无疑又是崩溃的,茶杯的使用方法:茶杯的种类、大小应有尽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在现世的近年来更流行边喝茶边闻茶香的闻香杯。根据茶壶的形状、色泽,选择适当的茶杯,搭配起来也颇具美感。为便于欣赏茶汤颜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内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浅色。对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服,“就口“舒适,“入口“顺畅。

可是谁能告诉他,他要如何跟秦始皇解释这些瓷器的来历,还有那杯子内壁的上等白釉?!

难不成苏末秋的意思是告诉他,苏末秋已经安排了人手备茶?可是姜江浩还是觉得心虚,以前嬴政反在他面前入口的东西,全都是他亲手炮制的,所以用料、火候,包括烹茶都是他吩咐阿七亲自动手,从不过别人之手,因为他担心万一有朝一日嬴政在他面前在吃出个好坏,他可担不起这责任,对于苏末秋的来历,姜江浩也一直深表怀疑,所以他同样害怕苏末秋给他带什么什么泼天大祸。

然而下一刻,仆人们拿着一样有一样的器皿出现在前厅的时候,姜江浩不得不承认他是有一瞬间傻眼的,他看到了什么?

他竟然在这遥远的秦国看到了一套完整的茶具,这让姜江浩的下巴差点被惊掉地上去。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据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中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初处可见,诸如唐诗人陆龟蒙《零陵总记》说:“客至不限匝数,竞日执持茶器。”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诗》有“萧疏桂影移茶具”之语,宋、元、明几个朝代,“茶具”一词在各种书籍中都可以看到,如《宋史·礼志》载:“皇帝御紫哀殿,六参官起居北使……是日赐茶器名果”

茶具范围宋代皇帝将“茶器”作为赐品,可见宋代“茶具”十分名贵,北宋画家文同有“惟携茶具赏幽绝”的诗句。南宋诗人翁卷写有“一轴黄庭看不厌,诗囊茶器每随身。”的名句,元画家王冕《吹萧出峡图诗》有“酒壶茶具船上头。”明初号称“吴中四杰”的画家徐责一天夜晚邀友人品茗对饮时,他趁兴写道:“茶器晚犹设,歌壶醒不敲。”不难看出,无论是唐宋诗人,还是元明画家,他们笔下经常可以读到“茶具”诗句。说明茶具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然而此时,姜江浩看着面前的大大小小连他都叫不全名字的差距,姜江浩真的想一头碰死在这大厅之中,秦朝的饮茶方法,是先将茶叶碾成细末,加上油膏、米粉等,制成茶团或茶饼,饮时捣碎,放上调料煎煮。

这么直接冲泡经过炒制的茶叶都是唐朝以后的事情了,这苏末秋给他玩儿什么惊喜?这明显是红果果的惊吓好吗?!

姜江浩见苏末秋将桌上的一整套茶具挑拣了他几个不认识的摆在一边,而后将剩下的茶具一样样的摆在一张长条案几之上。

姜江浩这时候才看出一点门道来,因为案几上剩余这些茶具,姜江浩还勉强认得。茶漏、盖碗、茶盘、茶则、茶挟、茶巾、茶针、茶叶罐、茶船、茶海、茶匙、茶荷他都晓得,然后又看了看仆人刚搬上来的一架精巧的煮茶炉,姜江浩就更郁闷了,这不是他定制来吃小火锅的炉子么?怎么这会儿倒成苏末秋煮水用的了?

看着这些现代化十足的茶具,姜江浩真的想死的心都有了。他要怎么跟嬴政解释这些东西的来历?万一问起制作方法,他到底是说呀还是不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