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逆流伐清 > 第二百四十七章 兵至衡阳,说客

第二百四十七章 兵至衡阳,说客(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王京和属下不明所以,见于志和脸色数变,又是咬牙,又是摇头,也意识到事情不对。心中忐忑,只好静静等待。

罢了。罢了。于志和长叹一声,缓缓说道:“且派人盯紧,若是能安全地将其救至山寨,那便行动。只是,把握要大,不可冒险。嗯。我马上写封密信,派人急送舟山。”

……………….

“朱三太子”一事,于志和不敢擅自作主,索性秘密上报,由上面定夺。或者说是由朱永兴决定。这样,浙东舟山系便脱了干系,不致引起朱永兴猜疑。

其实,所谓的鲁王系已经全为朱永兴消化,他的心中也未有什么派系之念,但于志和等人的心中却不是如此想。

历史上,朱慈焕虽然四处躲避,但作为明朝皇室的嫡系子孙,最终也没能摆脱那高人一等的意识。他按皇家的传统,在为所有的儿子取名时以“和”字排辈,最后一字都为带有土部的怪字。这些举动逐渐为人们所注意,一位念一和尚在浙东起义时打着他的旗号,终于使这位隐藏了几十年的前明龙种遭到了灭顶之灾。

本来还当故事听着,可于志和到底不比王京,对明廷现在的情况十分了解,思索之下,脸色愈发郑重起来,感到十分棘手。

如果这“朱三太子”是假的,自然无甚紧要。可若真是烈皇之后,救与不救都令人为难。

先说救,且不管这“朱三太子”愿不愿意张明身份,对现在的朝廷来说,便是一次冲击。永历之所以派朱永兴为朝廷留守,并不是看中了他的才干,而是因为朱永兴是远系宗室,号召力不大。朱永兴能得到现在的成就,攀到这样的地位,完全是他个人努力奋斗所致。比他皇家血脉更近的鲁王已退让,永历又远在缅甸,他才能把住权柄。

这个时候出来个“朱三太子”,亡皇后裔,在血脉关系上,永历比不了,朱永兴更比不了。当然,朱永兴现在的影响和地位已经难以撼动,但一些传统力量依旧强大,“有功者王”也只是真心服膺朱永兴的官员和武将们所支持的,那些持传统嫡庶观念的会有如何举动,不可测啊!起码会引起争论和混乱,这一点,于志和是可以肯定的。

急报尚在海上,湖南战事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

殄朔军和征朔军的联合部队攻克郴州后,向北推进,直逼重镇衡阳;清廷急令都统赫叶及瑚里布、穆占等人,半路分兵急赴长沙,以支撑急转直下的湖南战局。

但兵贵神速,明军突然转攻湖南出乎了清廷意料,攻城拔寨的速度更是使他们在地图上的指挥慢了好几拍。

晋世子李嗣兴率五万大军轻取郴州后,携万余新降赣省清兵一路向北,兵势浩大。资兴、永兴、耒阳等地清朝官将弃城而逃,尽入衡阳坚守。明军推进极快,仅九天时间便占领衡南县,兵至衡阳城下。

如果装作不知道,任“朱三太子”就这么混着,那也是个隐患。如果被清廷侦知捕获。会作何文章,会对明廷造成何种影响,绝对值得忧虑。

再往深里想,这个“朱三太子”可以为别人救出,但原鲁王系的最好不要沾边。否则,岷殿下会作何想?是否会疑心这是鲁王。或者张煌言搞出的阴谋。把这个烫手山芋扔到他手上,看他是杀是留?杀则自损声名,不杀则不好处置。

于志和越想越深,越想越是脸色难看,直后悔自己为何多言询问,要是不知道此事该有多好,起码不必如此费心劳神,还依旧没有准主意。

不若暗中派人杀——突有这个念头,于志和直觉后背发凉。竟出了一身冷汗。

不可啊,不可啊,于志和猛地摇头,甩开这个大逆不道的想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