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我祖父是朱元璋 > 第204章 风先至(1)

第204章 风先至(1)(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大明的盐场多,可这为何朝廷最依赖这三处,因为这三处都靠着运河,先有漕运只便。而后淮阴还靠着出海口,还可以走海路。

而且,最重要的是,朝廷所发的盐票,都是这三处的盐票居多,在市面上也最值钱。

两淮盐场除了每年能带给朝廷巨大的现银收益之外,还有最重要一个作用,那就是盐票。

大明各地边军的粮食物资,靠的都是商人们运送,尤其是宁夏甘肃阵等那些西北苦凉之地。

边镇可不是一个大军事堡垒一般,而是层层叠叠向外扩张开,以卫所为单位组成的战略圈。

那时的汤景才二十啷当岁,不满三十,就已是从三品的高官,每年过手的银钱数十万计。

但这小子坏就坏在盐上了,手脚不检点被御史弹劾。换别人早掉脑袋了,可先是因为老爷子对汤家爱屋及乌,后来他妹子成了贵妃娘娘,不但安然无恙,还成为掌管皇家车马,总领全国马政的太仆寺卿。官职虽然没变,但再过些年就是往兵部侍郎的路上走,前途不可限量。

此刻,李景隆只觉得脑子里嗡嗡的。

“先是承恩侯,现在又冒出汤家的人,皇上若知道了,只怕心都要碎了....”

“皇亲国戚,哈!皇亲国戚,就是一群见不得腥味的野狗,平日温顺,可一到国家有难的时候,就冒出来狠狠的咬一口!”

若是朝廷组织人手,怕是吃掉的浪费掉的比运过去的还多。所以从洪武三年开始,让天下那些最有钱的商人们,往边镇送粮食送物资。

李芳英看了一眼李景隆,继续说道,“汤老二找我说,淮北水灾,那淮安淮阴盐城三处两淮之中最大的盐场,必然要停工。一停工盐就势必供应不上,那些盐场就会急得直跺脚.....”

“说重点的!”李景隆吼道。

“他的意思是这三处盐场的盐不足,可以从胶东,长芦盐场贩盐过来,挂在两淮盐场的名下....”

嗡!

李景隆彻底脑袋炸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