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明求生记 > 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见闻

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见闻(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章子俊是陪着陈献章而来,所以一路上只是东观西瞧,一边还问着带路的仆人,就像是游客,只是手中差只手机可拍照。????????????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咦!那门官有点晕了,问道:“刚才你不是说这位是庐州知府吗?李东阳李大人可是翰林侍讲。”

章子俊脸更红了,在一旁不好意思道:“下官曾任侍讲学士,平安伯,现任庐州知府。”

话语一出,边上的几位官员可窃窃地笑道:“这大明朝哪有这样的品轶。”那门官很是疑惑了,在一旁不知如何是好,哎!怪只怪章子俊平时太低调了,在京城还好些,可到了地方上,名气不大,可有一位南京来的礼部侍郎上前说道:“下官吴道友不想能在此地偶遇平安伯。”一边说着一边见礼。

章子俊一看脸熟,记得在曹衡的山庄见过,一起还喝酒过,连忙还礼道:“不敢,不敢,下官早就不是平安伯了。”

就这样在门口,两人攀谈起来了,只见余下的官员都蒙了,那门官脑子转的也快,是不是伯爵以后再说,先去通报为上,要真是一位伯爵来了,被拦在门外有损孔家脸面。

可是在先通报前衍圣公还是当前的衍圣公却犯难了,前衍圣公孔弘绪已是白身,自从朝廷降罪后在孔府基本没官员来答理,今日却有一位“平安伯”前来拉家常,这事透出些许古怪,这样反常的事还得先通报现任衍圣公孔弘泰,会见朝廷官员只有孔弘泰才有资格,最说了衍圣公虽是虚职,却是所有文官之首,正一品。

这位门官也是见多识广之人,吩咐家仆先去通报衍圣公孔弘泰,到时自会有衍圣公安排孔弘绪,在官场上有些事情很是微妙,章子俊的“平安伯”已经被革去了,可是曾经朝廷被封过,还是会当成伯爵对待,前提是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冲突,就说这位孔弘绪虽然也革去了衍圣公,在外许多官员见了面还是会称一声“公爷”,这种事情称为“烧冷灶”,说不定什么时候朝廷又会“官复原职”,嘴巴上甜一甜不吃亏,如果在正式场合,还得要看实职的高低。又说这位陈献章,已经辞去了吏部主事,可这官衔还是会挂在头上,只不过现在的吏部主事是虚职了,最过几年等东宫上位后,因陈献章在岭南名声很大,朝廷授翰林院检讨,可陈献章在岭南聚徒讲学,这个翰林院检讨就成了虚职。

章子俊的名声虽然不大,作为文官也没有著什么书,有人说章子俊的学问在工部很适合,可偏偏是翰林,能爬到这样的“高位”实在是阴差阳错,对朝廷所作出的贡献可能要章子俊去世后才能显见。这样的事历史上层出不穷,前朝不说,就说开国将领徐达,常遇春,刘基等等,接下去郑和、于谦这些人无一不是死后才评价很高的吗?在活着的时候排挤打压,有人活的还很憋屈,有人还死与非命,往后还有徐光启、李时珍、唐伯虎、王阳明、张居正、黄宗羲、徐霞客、郑成功、戚继光等等,有些成为了民族英雄,有些成了改革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眼前就有一位陈献章将会成为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古琴家,这些都要等到死后才被认可。而目前处处受到排挤,不得不辞官归故。

再说通报后衍圣公孔弘泰也是一头雾水,吊起了好奇心,此时吴道友跟章子俊在二门处聊的很是热络,还被许多官员围观着,这些官员大多是地方上的提学官,明代的提学隶属于地方,没有独立的衙门,品级也不定多为正四品,若是以佥事出任提学,则为正五品。往后提学官的品级一般不会超过三品。到了清朝嘉庆以后,提学官改名为学政,一般都是翰林出身且例加侍郎衔,属于二品大员。以品级而言,各省学正与督抚是平起平坐的。

随着门官的一声请后,自有孔府家仆带路从二门进入二堂去见衍圣公,二堂也叫后厅,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僚及受皇帝委托第年替朝廷考试礼学、乐学童生的地方,室内正中上、下挂着“钦承圣绪”和“诗书礼乐”的大匾,二堂两头的梢间,东为启事厅,西为伴官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