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之神级学霸 > 第1286章 集体航向

第1286章 集体航向(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如果杨锐是从政了,德令组的老少爷们,或许还会矜持着些,但是他进入了学界,还做的风生水起,那大家帮起忙来,就是毫无顾忌了,更不要说杨锐还很会做人,从不让他们为难,且常有回报。

除此以外,杨锐在北大的声望,在科学院的声望也是很好。

中国学界以京城为尊,京城学界的三驾马车,就是北大清华中科院,没有例外。

这样的环境下,杨锐稍微挑动一番风潮,就能形成很大的力量。

80年代是中国最后的精英时代,诗人们可以喊着“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奔赴全国,北大学生也可以举起“小平你好”的旗帜穿越天安门,牟其中高喊着“凿穿喜马拉雅山”走遍神州,所谓的领袖力量,让这个时代变的风起云涌,变的璀璨绚丽……

周英耀突然浮现出岳父昨天和自己说的话――“新任大使的好处”。

周英耀很怀疑,杨锐是不是把新任大使的价值,就当是一顿晚宴了。

不过,看杨锐胸有成竹的样子,周英耀感觉非常奇怪,于是道:“杨主任您在国内声望卓著,在国外也一定是心想事成的……”

“再过几年也许吧,当然,事在人为。”杨锐确实是颇为自信。

应当说,国内的良好局势,给了杨锐很大的挪移的空间。让他能够聚集更多的资源,获得更多的支持,比如曹达大使,为什么要从马赛专门调过来,就因为他一直是支持国内科研,支持国内科学家本土创新,且走出来的一类人。他在任内,还多次组织了国内艺术家在国外的参展与演出活动,不仅是革新派的人物,而且是有实际操作经验的。

而这份汇聚起来的力量,也为杨锐铺平了道路。

再没有哪一个时代,比80年代的中国,更需要诺贝尔奖来证明自己。

……

而能请这样的人,专门调任瑞典,给自己保驾护航,也是杨锐数年声望积累的结果。

声望一说,看不到摸不着,但它对景的时候,就是能发挥作用。

王莽篡权之前,怎么做事怎么成,做什么事都能得到朝野上下的支持,篡权之后,怎么做事怎么败,做什么事都是朝野上下的一片骂声,有什么变量发生了变化?就是声望。

杨锐这些年,既是做出了实际成绩,也是争取到了大量的支持者。

旁的不说,光是德令组的老少爷们,就很是帮了杨锐许多忙。他们从德令农场返回之后,经过三四年的发展,有的恢复了以往的权力,乃至于有所精进,有的虽然下野了,依旧能够发挥不小的影响力,而他们对杨锐的感激,不仅是出于本心的,也是出于一种集体意志――帮助杨锐是德令农场归来的诸人的集体意志,顺着这个思维走,就是在为德令组这个集体做奉献,逆着这个思维,就等于是偏离了集体的航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