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之神级学霸 > 216.第216章 杨教授

216.第216章 杨教授(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高等级的论文往往需要团队合作,三个人五个人的团队是一篇牛文出现的基础,如果要撰写顶级论文,比如试图发表在《自然》和《科学》这样的期刊上的论文,它甚至需要二三十名研究者的通力合作。

例如自80年代开始就很受人关注的埃博拉病毒,有关它的文章,在接下来的30年里,不止一次的登上生物界的顶级期刊,而在文章的标题下方,不止一次的会出现二三十名著作者,也不止一次的出现著作者名字被黑框标注的情况。

杨锐做实验和写论文,比其他人轻松的多,但他并不想总吃老底,内心里,杨锐也是有一颗科研梦的。

正因为如此,当实验室初步建立起来以后,他每做一项实验,即使是重复试验,也力图完美,就当是给自己补课了。

一名优秀的研究员,要有天赋,但也不全靠天赋,也得有机会,特别是练手的机会。

涂宪小心翼翼的走进来,一个仪器挨着一个仪器的看。

要说种类的话,这里的仪器总能在北京的各大实验室找到,国家实验室和中心实验室的仪器种类还会更多更专业。

但是,就先进性来说,杨锐的实验室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因为实验室才刚刚建立,许多设备都是新购买的,且是进口货。相比之下,国内的实验室都是一点一点积攒出来的,设备总是有新有旧。

当然,永远是旧的居多。

“上午的茄尼醇提取做了吗?”杨锐问何成。

在读书的时候,杨锐得到的机会不多,还不可避免的浪费了大部分。

可现如今,没人因为杨锐的一点失误,而阻止他继续做实验。

不断进行的**实验,以及对实验助手的指导,都增加了他的经验,扩展了他的思维。

“做好了,液体在冰箱里。”何成指的是一个真正的冰箱。虽然在电影中有很多专业的用于保存试验品的设备,但冰箱始终是物美价廉的一种,杨锐读研的时候,许多老师都用它。

涂宪比他可怜多了,冰箱都是共用的。因为实验室里的冰箱要求稍微好一点的稳定性,以80年代的国货水平,它们显然是不够格的。

杨锐没有管涂宪,自顾自的拿出液体,做起了下午的实验。

论文发表是很令人得意的事,可在此之前,它会消耗研究者大量的精力、体力、智力和时间。

一篇普通的论文,往往就需要研究者一两个月的辛劳,如果是想要有点水准的文章,研究者往往会对自己严格要求,加班和放弃节假日是常有的事,即使如此,半年乃至一年才写一篇论文亦是正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