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东晋无敌铁军 > 第六章立体战争模式

第六章立体战争模式(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当然这个木炭不需要高敬宗需要处理,这个时代的工匠对木炭有着成熟完整的生产工艺。工匠用红砖砌了一排排半地下的炭窑,半埋地下可以有效的保温,提高原料利用率。它的结构类似一座二层小楼,一楼用来烧火加热,二楼放置烧制木炭的原料木材。木材搬进窑后,在一楼的火嘴处点火,二楼窑中木材被火炙烤,木材中的水分蒸,混合其他挥物,形成灰白的冷烟,因为温度不高,从烟囱中冒出后并不向上升去,而是平着沿地面扩散。

睢县县城北府军大都督府,忙了整整一天的时间,高敬宗累得酣睡不醒。睡梦中的高敬宗却不知道他这个异世蝴蝶,带来的第二个蝴蝶效应已经出现了。

要说高敬宗的第一个重大影响,就是让升平三谢万这次北伐无疾而终,至少三万余晋军不用死在燕军手中了。其次是谢安被迫提前出山了。

高敬宗这些忙着在濉河岸边树起了两座高炉,高炉的技术其实并不复杂,五十年代末的“大跃进”,号召全国人民炼钢铁,甚至有的小学学生、生产队村民、副食品商店售货员都组成一个个炼铁小组,建造高炉来炼钢炼铁。

然而,在这个时代,高敬宗为了建造高炉,可是煞费苦心,可以说是手把手的交会一个个工匠,高炉这个技术也不是后世的专利发明。早在宋朝宋神宗元丰年间(大约是公元1078至1085年),朝廷军器监在汴河两岸架设高炉,炼铁的红光映日,昼夜不息。生产的高峰期,仅华北地区年钢铁产量就达到了十五万吨;要知道,大英帝国在整整七百年后才达到七万六千吨的钢铁年产量,那时候它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

北府第一座高炉是高敬宗从后世资料中看到的一种微型高炉,理论上这座高炉,可以年冶炼钢一百万斤钢铁,既五百吨。事实上高敬宗感觉如果能冶炼三百万斤钢铁,他就知足了。这种高炉并没有采取非常复杂的耐高温复合材料,因为高敬宗不是材料学专业毕业,根本不懂这个。

而是采取了普通的粘土,红砖砌成,高炉的内衬,采取煤炭渣做成的内衬,具体能不能使用,一切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当然最让高敬宗头疼的难题,还是因为鼓风机。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那个玩意,要投靠鼓风机,又是一套非常庞杂的系统工程。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他们听说高敬宗需要鼓风机,虽然不懂什么是鼓风机,可是得知高敬宗需要一种类似于风箱的东西时,他们就拿出了他们的设计方案。

这种风箱类似于一个超级大箱子,上面带着很多机括和活门,看上去非常复杂的样子。采取类似于脚踏式水排的方式,提供动力。鼓风效果相当强劲,如果建造超小型、中型或大型超大型高炉这自然是不够的。然而这个高炉容积只有十二立方米,理论上可以每炉生产一立方米钢水,重量大约在七点八吨,相当于一万五千斤上下。

高炉在高敬宗忙活终于砌好了,然而更难的问题又接踵而来。首先这个时代并不后世完整的劳保用品体系,像冶金专用耐高温手套、护目镜、面罩,劳保鞋和劳保服,当然更少不了石制围裙。这些东西可以很好的保护操作工人自身的安全,作为冶金行业科班出身,高敬宗无法做到这个时代的食肉者一样,漠视生命,视工匠为廉价消耗品。

冶金是一个高危险的行业,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事故和危及生命安全。在梁山好汉有一名绰号金钱豹子汤隆。这货身上布满铜钱大小的灼伤痕迹,如同金钱豹子一样,当然这重要是因为这个时代铁匠皆没有重视操作安全的原故。

高敬宗就想方设法,土法制造一批劳保用品。然而高敬宗发现,这似乎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这似乎是进入了一个误区,当高敬宗解决一个麻烦,马上就会衍生无数麻烦,等待他去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劳保用品,还有很多,比如想用煤炭炼钢,煤炭不稀奇,然而煤炭里含有大量的硫、磷等杂质,在高炉炼钢时会影响钢铁的品质,最好的办法还是采取木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