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东晋无敌铁军 > 第八十四章合作的基础

第八十四章合作的基础(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晋室朝廷虽然明面是天下正朔,天下共主!然而朝廷本身却没有什么实力、影响力。”崔逞接着道:“表面上司马氏号令天下,然而江左四大家族以及侨姓四大家族,这大八家族才是决定朝廷政治走向的主要力量。哪怕朝廷想要扶持都督制衡桓温,却触犯了八大家族权力的平衡,这八大家族部势必不服。不到万不得已时,朝廷是不会轻易这么做的。况且对朝廷来说,桓温始终都是悬着他们头上的一柄利剑。如今桓温在姑孰(今天安徽当涂)大青山设镇府,常年驻守水陆步骑两万余人马。一旦桓温铤而走险,西府精兵可顺流一时兵临建康城下。”

高敬宗道:“这么说称臣东晋朝廷这一条计策是行不通了?朝廷不会接受本都督称臣?”

这又是一个难题,高敬宗就算可以占据了睢县县城的粮仓,城内存粮足有三百余万石,听上去粮食非常多。事实上如果把睢城关押的青壮、妇女连同睢县城本地百姓和北府军军民计算进去,平均分摊下来。这些粮食仅够半年食用。但这时想想战争一打起来,半年转眼即过,若不未雨绸缪,必有近忧。

崔逞见高敬宗沉默不语,就知道高敬宗一时之间难以决断。顿了一顿道:“都督,此时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高敬宗心中一动道:“如何决断?”

崔逞还没有说话,张玄之便道:“都督,这又有何难?只要都督遣使入晋,上表称臣,我军就有了退路!”

张玄之此言一出,高敬宗脸上就露出了玩味的笑容。见张玄之既改了口称自己为都督,口中又说“我军”,显然已经认同了自己是北府军的一份子。高敬宗道:“这也是一条办法,只是有两个难点。”

高敬宗接着道:“本都督已经接受大司马桓温征辟,为河南义民都督。东晋朝廷与桓大司马不是一路,恐怕本都督即使向晋称臣,他们不也见得为接受。再者说,本都督出身庶族,无家无世,恐怕晋室满朝诸公看不上本都督。当年冉魏武帝,曾向东晋遣使称臣,东晋朝廷非但不受,反而联合羌族姚襄、匈奴刘显、鲜卑慕容隽、羯族石琨,围杀冉魏。前车之鉴,本都督不得不防啊!”

张玄之毕竟是江左士族张氏门阀子弟,他们从小接受的知识,就是如何在朝廷堂叱诧风云。所以对于朝廷内部的理解和派系纷争远比高敬宗这个局外人更加了解。

张玄之道:“都督大谬矣。今时不同以往。当年桓温攻灭成汉,虽威望大盛,但羽翼未丰。朝廷诸公担心桓温压制不住冉闵,故欲诸胡之手,削弱冉闵。然而意外变故,冉闵居然怒而称帝,就引得朝廷诸公勃然大怒。如今桓温二次北伐,几近全功,收复旧都洛阳,更让桓温声势一时无两,朝廷诸公担心桓温不受压制,随命扬州刺史殷浩制衡桓温,谁曾想殷浩不过一介腐儒,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劳师远征,损兵折将,让朝廷颜面尽失。如今桓温之势疯涨,朝廷急需一个可以制衡桓温之人。如果不出意外,都督既要称臣朝廷,朝廷不仅不会拒之门外,反而会给都督高官显爵,以均桓温之势。”

高敬宗听张玄之一番分析,顿时感觉茅塞顿开。高敬宗知道,张玄之不过是“江左十贤”之中排名最末的一人。如果让排名第一的谢玄出山,恐怕更加不可思议。然而崔逞却道:“玄之所想,对我军自然是有大大的好处,可对晋朝朝廷来说,却是有好处,也有坏处。”

“什么坏处?”高敬宗问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