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桀宋 > 第408章 垦畦浇晒制盐法

第408章 垦畦浇晒制盐法(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古代最着名的盐湖,是制盐生产历史悠久的山西运城盐湖。尧、舜、禹先后都曾在河东地区建立自己的都城,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这些都城都建在盐池左近,盐与早期文明有着不解的因缘。

夏人和商人都对晋南保持有浓厚兴趣,主要吸引力可能就是盐池的盐。

河东盐池地区,大河绕于前,群山阻于后,山谷盘错,沮洳泻卤,并不适宜农业文化的发展,可是却偏偏最先成为孕育中华文化的核心地区。后来春秋诸侯争霸,晋国在晋文公时成为霸主,恐怕与拥有池盐之利不无关系。

《左传》记晋大夫言论,说晋地因有盐池,所以“国利君乐”。晋国因盐而强盛,有盐池之利,所以能独霸中原几百年之久。

春秋战国时,盐池产的池盐通过一条条盐道被运往四面八方,史称“西出秦陇,南达樊邓,北及燕代,东逾周宋”。

海盐开发很早,最初的生产方法为煎制,古代谓之“煮海为盐”。后人推测古代夙沙部落已经懂得海水制卤之法,得浓卤之后再煎煮成盐。

宋国彭城的制盐作坊用的就是煎盐法!

煎取海盐要经过收集盐料、淋卤和煎炼几个工序。当然了,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日晒法,日晒法生产海盐,工艺流程分为纳潮、制卤、结晶、收盐四大工序。

在彭城的沿海地带,有着数之不尽的卤水井、盐池和烧制制盐陶器的陶窑群。

每处制盐作坊面积为数千至数万平方米不等,而制盐作坊是由卤水井、卤水沟、各类坑池、大型盐灶、储卤坑和灶棚组成的。

宋王偃巡视了一番,只见盐灶由工作间、烧火坑、火门、椭圆形大型灶室、长条状灶室、烟道、烟筒以及左右储卤坑组成。

椭圆形灶室规模较大,面积近二十平方米。有些盔形器底部粘带草拌泥片,分析灶室上搭设有网架,盔形器成排用草拌泥固定在上面,发掘见到盐灶上还遗留有数件固定在一起的盔形器。

海盐的制取,不论是早期的煎还是后来的晒,一般都是采用盐田制卤,都离不开阳光。

其实盐不仅有海盐,还有井盐、盐湖。

远离海岸的中西部地区,分布有一些大大小小盐湖,为古今人们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