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春秋我为王 > 第590章 诸神的黄昏

第590章 诸神的黄昏(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所以在保持这时代难能可贵的人本主义,人文启蒙的同时,让广大民众精神有所归属,岂不是更佳?

与其让神权散落民间,或者为野心者所用,还不如抢先握在手中!把它细心养大,给它拴上链子,让它追捕那些桀骜的野兔。最后狡兔死走狗烹,再牢牢关到理性主义的囹圄里!

赵无恤的目光移向面前的南子,她嘴唇轻动,似乎想要唤醒沉思的无恤。

她就是赵无恤找到的,控制这条巫教猎犬的女虞人。

她是特立独行的女子,在这个历史线上,却只能是他的附庸。

在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承认主宰之神“天”的存在,正所谓:“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但他又提倡以人为本,“未知生,焉知死,未知人事。焉知鬼事?”

赵无恤发现,在晋鲁等国官方,虽然神的影子还存在。但神的因素被放到了第二的地位上,人上升为首要的因素,甚至成为神之主,人本主义得到了空前的发扬。

再过些年,等到百家争鸣思潮开始席卷天下,古代宗教在********领域里的垄断地位瓦解,学术下移。在百家的批判改造下,传统宗教开始分化、转型。

在孔子“敬而远之”宗教观的影响下,儒家大力发扬传统宗教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使之神秘性减少,世俗性增强。逐步演化为一种宗教礼俗。道家主张道家主张“清静无为”、“致虚”、“守一”,追求个人精神的绝对自由境界。

至于法家。那更是群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他们激烈反对宗教,主张破除迷信,将“神”的秩序踩到脚下,希望以人创造的律法作为新秩序替代之。

她手里的宗教,也注定要永远做君权的附庸!

坚信鬼神存在的学派,除了常常自我矛盾的阴阳家外,就只剩下脱胎于宋国文化,由底层工匠建立的墨家了。他们成了绝对的少数派,宣扬“明鬼”、“天志”,使宗教向下层民众渗透,想要建立原始的共产主义乌托邦。

这便是无所不思,无所不想的轴心时代,这也是中国人精神层面与同时代各文明,与希腊,与埃及,与波斯,与印度最大的不同之处!

然而遗憾的是,这种人本思想仅存在于占人口不足百分之一的进步士人身上,广大的民间依然笼罩在鬼神的蒙昧中。只要在晋、鲁等国随便走一走,就会发现处处是鬼神淫祠,百年后西门豹在邺地见到的河伯娶亲绝非偶然,总体来说,和齐、楚、吴等国并无太大区别。

原本赵无恤还有些迟疑,若是让宗教复兴,不知道是不是**********?

但如今看来,就算他不这样做,宗教在民间的力量也经久不衰,直到两千年后依然如此。理性永远是少数知识分子,多数民众对鬼神信之不疑。哪怕是墨子,也祭出了鬼神作为凝聚人心的工具,哪怕是最飘逸的道家,后世也和民间巫鬼结合,蜕变成了中国本土最大的道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