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春秋我为王 > 第189章 暗潮涌动(下)

第189章 暗潮涌动(下)(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董安于对伯鲁更熟悉些,知道这个素有孝悌名声的长君子。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英主,若是把赵氏交给他,他仅能守成就不错了。

然而现在赵氏需要的,或许不是扩张和进取,而仅仅是稳定和求活。伯鲁最重要的用处,是能利用姻亲关系,维持赵韩同盟,并占据长子继位的名义,让邯郸、楼、马首等赵氏小宗暂时臣服。

所以,他才为赵无恤感到可惜。

“惜哉。时也?命也?”

走着走着,下宫偏殿越来越近了,就在董安于边就要做出最终决断的时候。原本远远看到仪仗,就人影散尽的大道上,却突兀地出现了一个人。

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意味着赵氏将进入一个软弱和动荡的时期。

原本董安于觉得,赵鞅的那些来信,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意思,是要废长立幼!不,应该是废长立贤,以庶子赵无恤为世子。

董安于不迂腐,不打算学那些所谓的“正直之臣”向主君进谏,拿出像周幽王立伯服、晋献公立奚齐之类的陈腐往事来劝说。

他坚信,在一个邦国、氏族中,不同的世代面临不同的目标。渴望稳定性时立嫡长,渴望家族继续发扬光大,并向外扩张时则需要择贤。

赵无恤是贤麽?

那是一个文雅的弱冠少年,穿着月牙白深衣,总发梳理整齐。

他站在登上偏殿必经之路的两头带翼石兽边上,侧着身,头微微偏起,手笼在袖中,仿佛在观赏这两头神兽。又仿佛专门在这里等待着什么人。

“前方何人,见了晋阳大夫仪仗。还不速速让开!”领头的黑衣侍卫手放在剑柄上,他是郑龙的亲信。专程被派到北门迎接董安于,当此非常时刻,心情十分紧张。

董安于觉得是的。

从去岁那篇赵无恤参与著述,洋洋洒洒千余言的《止殉令》被赵鞅让人抄了副本,派传车送到晋阳开始。以及之后关于新绛麦粉、瓷器的传闻,董安于心中理想的世子人选开始朝赵无恤慢慢倾斜。

这次南下。仅仅从山阳亭的那个亭长的言行就可以看出,成乡在短短一年里被打造成了一个水泼不进的铜簋。而赵无恤知人善任,法令极其严格。又善用人才,知兵。可以理财,重刑法,颇合自己心意。

董安于觉得,这将是自从赵宣子以来,赵氏最完美的一个家主人选。

然而今晚的突变之后,他心里的天平,再次翻转过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