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明元辅 > 第287章 辅弼(六)

第287章 辅弼(六)(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所以,根本不存在皇帝所担心的这些。皇帝的担心实际上反而证明了一件事:锦衣卫在南疆的工作干得很浅薄,他们可能打探到了明面上能看到的很多事,但由于没有一个精通情报汇总分析的高人,所以他们根本没能给皇帝提供真正高价值的情报结论。

想想昨晚高务实是如何批评高杞的吧——所谓情报秘书,不光是要你汇总情报,还需要你把各项情报分析清楚,弄清楚各种情报背后的逻辑。否则,你这秘书就没做到位,就要挨批评。

现在的锦衣卫显然没有这样的能力,亦或者是王之桢故意含糊了,总之朱翊钧收到的情报应该说明显浮于表面。[注:王之桢,左都督掌卫事。前文有述,他是王崇古的孙辈,而王崇古是张四维的舅舅,因此高务实与王之桢是同辈远亲,互相以表兄弟相称。]

不管是不是王之桢故意放水,但对于高务实而言,皇帝能知道南疆一些事却又知之不深显然是一件好事——若是一无所知,皇帝必然不安;若是知之甚详,皇帝更会不安。现在这样,说不定倒是挺不错的。

现在高务实得给皇帝做个表态,既要解释惩罚的必要性,也要安抚皇帝——南疆不会有变。不过想到这里,高务实忽然心中一动:皇帝为什么会担心南疆有变?按理说,南疆的实力已经早在数年前就引起了皇帝的一些疑虑,按照正常思维而言,自己如果失去对南疆掌控,对于皇帝来说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而在此之外,皇帝更不清楚高务实是如何打造的南疆权力体系架构。他并不知道,南疆看似一个独立王国,实际上所有权力运行的核心都在于高务实一人,几乎所有的大事想要行动,都缺不了高务实这一环。

南疆的体系看似独立,实际上却离不开京华在大明境内的产业支撑,而南疆的一些产业也离不开大明这个市场。

比如说,南疆的粮食产量逐年飞涨,如果没有大明这个处于小冰河期的粮食黑洞来消耗,立刻就会陷入“谷贱伤农”的境地,而且由于量极大,一旦出现这种状况肯定就要马上引起物价极大波动。

而南疆真正用于出口的粮食绝大部分来源于两处:一是京华直接控制广大良田,一是各大王国原有贵族集团所掌握的良田(包括僧侣集团)。那么换言之,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损失巨大的旧贵族集团和南疆京华本身就是最大的损失方。前者利益遭受重创可能导致叛变,后者利益遭受重创就会反对先前那位造反者。

事关利益,大家都会很清醒,所以没有人会敢于觊觎高务实的位置,因为换了任何一个人都解决不了这个矛盾。

难道是因为苏门答腊岛的那八万顷田地?

高务实心思电转,忽然发现这还真有可能。皇帝虽然名义上坐拥天下,整个大明都是他的,但这毕竟只是名义上。

事实上,随着多年前自己的不断劝说,朱翊钧已经将原本属于皇帝本人的京畿附近大片皇庄,通过皇庄佃户赎买的方式给几乎全部卖掉。也就是说,天子内帑失去了过去两百年来最大头的一项来源,取而代之的是换成了诸多京华系股份——包括明联储以及京华盐场(辽南)在内的许多矿场,甚至在一些其他产业中也悄悄买入了大小不一的股份。

同样,大明的一些产出也是南疆所必须依赖的。比如,没有了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南疆拿什么去维持如今这般巨大的对外贸易?

南疆虽然也搞了一些瓷器,也种了一些茶叶,甚至还在安南搞了一点丝绸产业,但其规模、档次都远不如大明国内量大和高端。这么说吧,排除高务实穿越之后新搞的一些“工业产业”之外,依旧占据对外贸易大头的产业其实还是在大明国内,而且是绝对的大头。

如果排除掉大明的这些产出,南疆自身对外贸易就只剩下两项够看:香料和热带硬木。但是香料和热带硬木卖往印度利益不大,因为印度本身也有不错的产出,至少得卖往西亚(中东)才算有得赚,而真正的利润大头则是欧洲。

总之,如果不算新工业品,失去大明物资供给的结果就是南疆对外贸易大概要下降三分之二。届时,南疆连现有的南洋舰队都维持不了,近三十万大军虽然因为粮食有多而不会饿死,但恐怕也没钱保持眼下这样的高度火器化——火器化可是很贵的。

这还是南疆经济运转的底层逻辑,可还没算上高务实在各项制度中故意搞出的内外制衡,没有算上高务实本人在京华体系内无可动摇的威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