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明元辅 > 第282章 宫里宫外(圩三)乱麻

第282章 宫里宫外(圩三)乱麻(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但是没办法,朱翊钧就是喜欢郑贵妃,所以不顾群臣反对,将其封为皇贵妃。他这么做,并不只是与群臣斗气,实际上是在为册立朱常洵为太子做准备。但册封太子事关重大,即使朱翊钧坚持也无法轻易成功,因此当时高务实适时插手,劝说皇帝不要心急。

这一来,朱翊钧和大臣们双双不肯松口,于是朱翊钧就以“元子婴弱”为借口,拖延册立太子之事。后来朱常洛渐渐长大,朱翊钧只好争取到高务实的支持,然后以要等皇后诞下嫡子为由,继续拖延时间。

万历十五年,郑皇贵妃又为朱翊钧生下第四子朱常治,此子在第二年夭折,追封沅怀王。万历十六年,郑皇贵妃生皇六女灵丘公主,同样不满周岁夭折。万历二十年,郑皇贵妃生皇七女寿宁公主。

这是郑皇贵妃最后一次生育,她一生为朱翊钧生育三子三女,其中只有朱常洵和寿宁公主健康长大成人。朱常洵先不说,寿宁公主作为郑皇贵妃唯一活下来的女儿,也受到父亲朱翊钧的加倍宠爱。

回到朱常洵,可以说朱翊钧为了要册立朱常洵为太子,真是煞费苦心了。比如他不断公开夸奖郑皇贵妃,在皇贵妃的册文中说:“朕孳孳图治,每未明而求衣;尔肃肃在公,辄宣劳于视夜。”

从这时候起,郑氏便开启了辉煌的宫廷生涯,之后接连为朱翊钧生儿育女,位分也逐步提升,宠冠后宫至今——在原历史上,应该说是三十八年。

既然最得圣宠,加上皇后此前一直没有嫡子,因此她的儿子朱常洵作为皇帝实际上的次子(实际三子,但次子早夭)受宠远超皇长子朱常洛,以至于引起国本之争——那么换句话说,就是朱常洵也差点有机会做太子。

而如果按照原历史中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她也差点当上皇后,不过很可惜,这两件事最终都落空了。

当初,郑氏被封为德妃之后,为朱翊钧生下皇次女云和公主,此女六岁时夭折。就在云和公主出生的第二年,郑氏再次怀孕,朱翊钧即刻下令,将其晋封为贵妃。之后郑氏生下皇次子朱常溆,但小皇子出生当天就夭折了。

一般来说,后妃子嗣夭折,尤其是儿子夭折,往往会连累后妃本人,然而朱常溆的夭折并未影响郑贵妃受宠程度,朱翊钧甚至因为郑贵妃,还将夭折的朱常溆追封为邠哀王。

明明王皇后如此贤德,举朝皆敬,但正如本书前文多次讲到的那样,皇后的问题也在于她过于贤德,反而让她和朱翊钧失去了“人间夫妻”的模样。于是,在朱翊钧的话中,郑皇贵妃成为唯一和他心意相通的女人。

这是为何呢?因为错不在她,而在朱翊钧。原来当次郑贵妃怀孕期间,朱翊钧不顾其有孕,还故意和她戏逐,这才导致郑贵妃伤了身体,小皇子生下来就夭折了。

由于这个原因,郑贵妃在一段时间里很是责怪朱翊钧,但朱翊钧也不知道是因为理亏还是单纯爱她过甚,反正并不愤怒,甚至对其承诺,说要是她再生下皇子,就将其立为储君。

这个承诺就有点麻烦了。万历十四年,郑贵妃生下皇三子朱常洵,朱翊钧果然对其十分重视,有意立为皇太子。同时,他还不顾群臣反对,晋封郑贵妃为皇贵妃。

群臣为什么会反对呢?当时,给事中姜应麟当时上疏表示:“贵妃以孕育蒙恩,岂曰不宜?但名号太崇,亦所宜虑,其于中宫不已逼乎?贵妃虽贤,所生固皇上第三子也,犹然亚位中宫,则恭妃诞育元嗣,主鬯承祧,乃其发祥,顾当反令居下耶?”

这番话简单来说,就是一来朱翊钧的嫡妻王皇后贤德,根本没必要册封皇贵妃,因为如此会威胁到皇后的地位;二来朱常洵并非长子,当时长子朱常洛的生母王恭妃都没有得到晋封,却晋封郑贵妃,于理不合,所以包括姜应麟在内的许多臣工强烈反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