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明元辅 > 第282章 宫里宫外(三)蒙古火枪兵

第282章 宫里宫外(三)蒙古火枪兵(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者虽然本来并不是阿拉伯当地人,但在教派上几乎彻底阿拉伯化了,因此也继承了这样的思维。

固然,欧洲人认为奥斯曼帝国阻塞了东西方交流,尤其是贸易交流,但那是在某个时间段内,是奥斯曼试图征服欧洲时期才做出的一些封锁举措。本质上而言,奥斯曼帝国仍然需要做转手贸易,只不过他们当时更想搞垄断罢了。

扯远了,言归正传。奥斯曼帝国对大明的货物也有需求,尤其是如今,奥斯曼帝国已经发现葡萄牙人、西班牙人都和大明搭上了关系(其实是和京华),而荷兰人也正在疯狂地沿着葡萄牙人探索出的航道向东迈进,据说正在和葡萄牙人激烈争夺毛里求斯。

毛里求斯在非洲东南大岛马达加斯加岛的东边,是个印度洋上不大不小的岛屿。当然这不是关键,关键是从这里顺着洋流就能飘到南洋群岛。换句话说,一旦荷兰人战胜葡萄牙人,夺取了毛里求斯,可能要不了多久便也能抵达南洋,和大明(京华)搭上关系。

奥斯曼帝国对此忧心忡忡。虽然此时的奥斯曼依旧强大,但它也隐隐有些危险。

果然是成熟皇帝了,对于什么奏疏更可信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高务实对此很是欣慰,不过现在不是感慨的时候,解决问题才是当务之急。

托了是前世战略游戏老手的福,高务实思索片刻,对于布日哈图如何能有大批火枪装备蒙古军队,他还真有了一个猜测:“皇上,以臣猜度,布日哈图所部之火枪,恐怕是来源于鲁密国,也就是在京华堪舆图册中被称为奥斯曼土耳其的那个国家。”

“奥斯曼土耳其?”朱翊钧点了点头,心里有了点数——自从高务实进献了堪舆图册之后,他也经常看,现在不说乱熟于胸,至少也对比较大一些的国家都有比较明确的概念了。

当然,朱翊钧的概念某种程度上来说不是特别准确。比如高务实虽然经常强调欧洲的某些国家“日后必将崛起”,但朱翊钧一看它们在地图上才那么屁大点国土,难免就有些嗤之以鼻。

反过来,他对沙皇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则比较重视,因为这两个国家从地图上看起来都比较大——大就是强,这是朱翊钧一个比较根深蒂固的观念。

从内部来说,土耳其新军崛起,苏丹穆拉德三世统治的最后几年根本不敢离开尹斯坦布尔,甚至不敢离开托普卡帕宫——因为新军威胁他,说只要他敢离开,新军就要废黜他的苏丹之位。[注:新军即奥斯曼禁卫军。]

新军当然是一个军事集团,但同样也是一个利益集团,需要苏丹不断地用各种利益来安抚。既然要利益,那就要在各个方面都想办法——很显然,重新打通与大明的贸易线也是其中非常值得尝试的一件事。

从外部来说,虽然目前的奥斯曼帝国依旧对欧洲保持着强大的震慑力,但其实扩张已经接近极限,用游戏术语来说就是“推不动了”,而此时欧洲反而看似有团结起来对抗的迹象。

稍稍沉吟,朱翊钧问道:“奥斯曼土耳其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的确可以通过丝绸之路将火器传给如今正在西域的察哈尔部,可是我想不通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按照朱翊钧的观念,火器这种“国之重器”,那是不应该当做普通货物随便贩卖的,而察哈尔与奥斯曼土耳其虽然可以由丝绸之路相连,但到底还是隔着挺远。因此,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两边怎么可能有火器交易?这完全没道理啊。

但高务实却知道他这个想法过于大明,人家欧洲和中东地区都是商人思维主导国家意志的,可不是中国历代这种农耕思维。欧洲不必多解释,中东其实也一直如此。

在以往,阿拉伯世界的特点就是连通东西两方,其长达千年的传统都是做转手贸易。后世有很多学者都说过,他们的那部神圣经文,本质上就是在神权面纱之下制定的一部贸易法典,很多规定都是为了确保贸易自由。

[注:涉及的地域可能比较敏感,这里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朋友自己查资料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