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明元辅 > 第281章 朝归倭附(圩一)上中下三策

第281章 朝归倭附(圩一)上中下三策(第2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虽然家康知道京华极其富有,但战死一人需要里里外外抚恤出去数十两银子,那还是太吓人了。日本要是按照这种政策办事,两个大名之间随便打上一仗,恐怕至少得休息十年,这十年时间不是干别的,就光勒紧裤腰带还钱了。

所以家康认为,让高务实不愿意直接发动战争征服日本的最佳思路,就是让他认为打下日本是个亏本买卖。这个代价都不需要太大,只要三崎城中守军那样的武装家丁可能战损一万人,估计高务实就要仔细考虑这仗是不是应该避免,是不是可以考虑另想办法实现自己的目的。

如果高务实决定“另想办法实现目的”,那就意味着德川家康至少避免了“下策”的最坏结果,到了“中策”层面。

中策,家康认为站在高务实的角度而言,主要就是战略威慑,当然也或许会打一场规模有限,但影响不小的局部战争。

这场仗具体会发生在哪里不好说,不过家康认为大概率应该会在日本的核心区域,针对的目标应该是某家全日本公认的、实力较强的军队。

第二个战例就是釜山之战,尤其是釜山之战的前哨战蔚山之战。

在这一战中,按照加藤清正等人送回日本的战报,一开始由于对明军的战术考虑不周,蔚山倭城失陷很快,日军只能撤到双子城的另一面岛山倭城,负隅顽抗之下,其实局面岌岌可危。

虽说岛山倭城修建得易守难攻,但按照加藤清正自己递交的战报来看,只要明军继续维持攻势,最多再有五天,同样伤亡惨重的日军必然无力抵挡;即便明军只围不攻,那么再有十天左右,日军也要饿死大半,剩下的人精疲力尽,还是无力再战。

家康完全相信这个判断,因为他知道清正写这道战报的时候,城中的日军已经开始吃土了——物理意义上的吃土。

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明军居然先顶不住伤亡了,主动停止了进攻,结果给了日军一定的喘息之机。不少日军趁机分批溜出城外,跑到海边叉鱼打鱼。

符合这个条件的地区,首当其冲便是近畿,而够格做那支敌方军队的,无外乎五奉行手中的丰臣嫡系军、德川军、前田军或者毛利军等等五大老级别的军队——丰臣家武将派手中当然也有强军,但他们个个都是大名,单独一家不足以与京华一战,要组成联军又太难,所以家康没考虑。

德川军肯定不会去和京华军作战,家康对此有非常清醒的认识:三比一的兵力都未必能打得过,就算想办法凑够更多兵力、占尽了战术优势最终打赢了,那又怎样?

真要是把高务实惹毛了,他光在南疆就有二十多万大军,在大明国内有多少,至今还没人能给家康一个准数。

虽说他们没有合适的工具,实际鱼获非常有限,但日军的口粮配给量本来就不到明军的一半,属于是食量非常小,养一个明军的粮食能养两个日军(当然这也导致日军个子矮,在双方战斗意志差不多的情况下如果单兵肉搏,日军会明显居于力量劣势);

二来鱼获虽少,对士气的振奋却很大,这导致后来明军恢复攻势之后赫然发现日军居然又精神起来了,反过来又影响了明军自家的士气。

总之,家康的观点就是明军比日军“娇气”,亦或者他们自认为自己比日军更“值钱”,不肯白白消耗。甚至家康还觉得,可能明军的将领也这么认为——毕竟自己一方乃是天兵天将嘛,怎么能跟蛮夷比人命低贱?太没天理了。

明军整体如此,那么高务实自家的私军呢?无疑只有更甚。

这个观点也是有理由支撑的,那就是他通过秀忠所得知的京华武装家丁薪俸、抚恤金和抚恤政策(政策主要针对伤残、战死家丁的家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