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明元辅 > 第175章 糖衣毒药

第175章 糖衣毒药(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之前说过,这一时期的日本衡量财富的尺度是米的产出量。因而产米的土地乃是财政的基石。萨摩藩的土地在后世划成了鹿儿岛和宫城两县日本的县比市大,原因可自行百度,其中有很大部分是一种日本独有的小高原,叫做シラス台地。

这种小高地的形成是因为活火山的喷发,由其所流出的的熔岩和岩石碎片所堆积而成。这样的土地在后世日本的鹿儿岛县占52%,宫城县占16%萨摩土地都在这两个县。

这种土地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土壤保水性极差,雨后经常涌水,使得作物的培植非常困难,而且因为火山灰和碎片的堆积,附加以河流的冲刷,使得这种土地容易出现各种奇特的地貌。

多变的地貌加剧了灌溉的困难,而且萨摩藩所处的位置面向黄海和东海,往往成为大型台风的登陆点。灌溉困难和大量的自然灾害,使得萨摩藩虽然名义上有77万石现在60万石的收入,实际上收入往往只有35万石多点现在30万石。

收入的低下和支出的高昂,再加上长年战争的消耗,使得萨摩藩现在的实际情况就是极度贫困。

萨摩藩的财政问题主要出在经常性和非经常性支出都太多。

第一个问题来自于萨摩藩的藩组织体制。萨摩藩的藩组织体制相当独特,名叫外城制。这个独特的制度近似于镰仓幕府的御家人制度,是岛津家自被镰仓幕府命名为守护后的一种历史遗留。

外城制的最大特点,是他的武士并不聚集在主城附近居住和生活,而是居住在田间地头附近的小型据点里。萨摩藩内存在有大量的称之为“麓”的山地城寨和平原城寨等小型军事据点,这些地方统称为外城岛津家当主的主城是内城。

在这些军事据点中,居住着大量的半武士或准武士的集团。这些人平时耕种,战时组织起来出击。

这个情况之所以存在,一方面是因为岛津家作为镰仓幕府时期的守护大名,为了尽快统一本地而因袭了御家人制度,对领内大量的地方豪族和其郎党都予以了保留,进入战国时期,这些郎党就转化成了所谓外城士即准武士。

在原历史上,为了缓解这种贫困的局面,萨摩藩的解决办法就是向琉球出兵。在岛津忠恒时期,通过征服琉球,岛津家夺取了奄美大岛四万石的土地。同时获得了从琉球的朝贡贸易中捞取利益的权利。

这一举动不仅大大缓解了早期和中期萨摩的财政窘况,而且也让萨摩获得了强大的经济来源:比如说奄美大岛生产的黑砂糖。

砂糖当时在日本是贵重的货物,从本州到9州的各种地方的点心还有传统的酒酿,制作时都需要黑砂糖。而这时日本国内黑砂糖出产地最大者即为琉球,所以这份巨大利益为萨摩独占。

另一方面,外城制也是萨摩藩长年战争遗留下来的一个结果。因为萨摩藩自进入战国以来,直到德川家开幕为止就一直没停过战争,因此对比他藩而言,萨摩藩需要更多的动员兵来维持其战斗力。

所以萨摩为了能兼顾战争和耕种,而且也为了便于控制国家,就大量设立准武士人员遍布各乡。萨摩藩的武士占总人口26%以上,接近40%,人数比例之高即便在日本也是不多见的。

而且,岛津家是在几乎完成9州统一的目标时,被丰臣秀吉打败而被迫吐出大量土地的,这就造成了一种严重后果:在统一9州时期已经设立的大量武士和准武士一下就失去了土地,然而岛津家又不能将其抛弃,结果便造成了萨摩藩藩士众多的情况。由于藩士太多而领地又遭到了削减,所以这些藩士的俸禄问题自然极让萨摩藩挠头。

第二个问题来自于后来的德川幕府,不过由于当前还没有发生,就不细说了,大体上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由于岛津家在关原合战中站在西军一方,因此后来德川幕府一直给他们穿小鞋,造成了萨摩藩各种莫名其妙额外支出。

财政问题无非收与支,也就是“源”与“流”,而除了名目繁杂的支出外,萨摩藩的收入也有很大的问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