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明元辅 > 第1260章 复宁夏(中)

第1260章 复宁夏(中)(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当然,现代军队的体系和高务实没什么关系,此时的大明既不适用这种士兵,也培养不出这种士兵。在高务实看来,大明在他的有生之年能够努力触及的,也就是近代军队的水平了,不可能会更高。

当然,也没有必要更高。

大同镇兵有着麻承诏的督阵,禁卫军的两个炮营也有营长亲自上前督战,明军的火力很快变得更加威力十足起来,火炮的命中率也出现了明显提升。

又是三轮齐射先后发出,明军火炮本该进入“中场休息”,以免炮身过热,谁知灵州南门城楼忽然出现了肉眼可见的摇晃,城楼上的叛军士兵犹如无头苍蝇一般开始惊慌失措地乱窜。

然后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整个城楼仿佛雪崩一般直接垮了下来,城楼上来不及夺路而逃的军官、士兵通通随着城楼坠落,大部分被埋在了残垣断壁之中,剩余一部分没有直接被砸死或者掩埋的叛军则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哀嚎。

封建军队、近代军队、现代军队这三个不同时期的军队到底有什么区别?高务实一贯认为,主要体现在纪律、组织能力和主动性这三个方面。

封建军队算是军队的早期形式。简单来说,封建军队的组成形式是将领加士兵的捆绑形式,士兵往往是将领的私有物,就如同现在的明军。所以封建军队的约束力是分级的,上级军官约束下级军官,下级军官约束基层军官,再由基层军官去约束士兵。这种分级体制是松散的、粗放的,缺乏统一的纪律要求和组织能力。

在这样的军队中,军队好坏很多时候取决于军官的个人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然而事实上个人能力总归是有限的,再优秀的军官,也难以兼顾手下所有的军队,所以封建军队的素质是参次不齐的,即使有精锐部队,规模也难以扩大。

戚家军的人数为何始终很难破万,跟这一点也很有关系。不过,戚继光组织戚家军之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戚家军才会格外强调纪律,也因此戚家军在戚继光死后,不管是谁去为将,都能保持很高的战斗力,直到朝廷把他们送上绝路,全员战死为止。

而近代军队则是封建军队的升级版。其最大的不同,就是确定了统一的纪律(注:此处的纪律不是仅止于遵纪守法,更主要的是说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灵州南城门仿佛在一瞬之间化作了修罗炼狱,血腥无比,悲惨至极。

近代军队是打破了封建军队的组成结构,从军官到士兵,全部归于统一的指挥之下,用统一的纪律进行约束,从而提升了军队的整体素质。而军队的整体素质提升,又让组织能力得以提高,可以完成复杂的,大规模的战术动作(而不用担心士兵无法完成)。

所以近代军队与封建军队作战,优势是明显的:近代军队素质整齐划一,在战场上如同墙一般推进,不需要优秀的将领指挥就可以发现和突破封建军队中的薄弱环节,并且任意一只部队都可以根据战场情况进行战术变动,对战机的把握远胜封建军队。

而封建将领对于这种硬桥硬马的对攻就毫无办法,即使封建军队也全部出动精锐人马,近代军队还是可以在整体性上胜过它。因此鞑清末年的所谓满蒙铁骑才会在面对英法强盗联军的时候根本翻不起风浪来——那不仅仅是武器压制,更重要的是军事体系上的碾压。

至于现代军队,在纪律和组织能力上相对于近代军队其实并没有特别大的突破,但是其在单兵主动性上更胜一筹,甚至不止一筹。近代军队要求士兵无条件服从,好处显而易见,然而一旦失去指挥,近代军队的士兵就很可能会不知所措。

而现代战场上兵器兵种众多,形势更加复杂,瞬息万变,近代军队的僵硬的体制就不适合了,于是才会出现士兵读书越多,战场上表现越好的这种情况(这是就整体而言)——这里读书的根本作用,其实并不是文化知识本身,而是由其带来的思考能力与自行决断的能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