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中国式青春 > 第1章 序

第1章 序(第1 / 4页)

没有了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韩志君

序二

繁华喧嚣之后,终须一片宁静

在世界文坛上,年少成名的例子不少,比如英国著名女作家珍妮·奥斯汀21岁便开始写她的第一部作品《傲慢与偏见》;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的海伦·凯勒22岁便出版了她的自传;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不到24岁就写出了轰动世界的名作《茶花女》。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在中国,文学似乎与足球一样,命运不济,不要说青少年,就是中老年作家都未见写出一部被世界认可的名著。近年来,“80后”,乃至“90后”的青少年作家显得极其活跃,使委靡困顿的中国文学界显现出几分生机。他们像早春枝头那一点点翠绿,又如刚刚脱离母亲怀抱踏地迈步的孩童,更恰似黎明时东方喷出的那第一道熹微晨光,给人兴奋、喜悦,更带来憧憬与希望。

坦白地说,对于市面上大多数“80后”作家的作品,我读得不多。就我浏览过的作品中,《中国式青春》这部小说显得较为特殊。当我读完整部小说,脑海中久久回荡着这样一幅刻骨铭心的真实画面:一群80年代或者90年代出生的孩子,在自己的人生初期,以不同的姿态、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式,面对着自己旺盛的青春,面对着自己多变的人生和命运。正如小说的主人公贾小刀一样,他就是一个小时聪明,但不太懂事的调皮小子。在《古惑仔》正流行播放的那个年代,他与学校的小混混王亮、吴兵、****、赵砍等人一起,不仅不认真学习,还不断旷课、打架、玩游戏等,最终使得其成绩一落千丈,高考落榜,留下无尽的悔恨。再如,小说中刘军与思思因早孕而导致分手辍学,斗辉因打架被学校开除,吴兵过早离校走上歧途而被关进大牢等等,都真实反映了当时的青少年生活状态。另外,值得庆幸的是,贾飞没有令读者陷入绝望,他依旧坚持自己一贯的风格,在迷惘之后终会见到黎明的曙光。贾飞在描述这个学生群体时,也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踏实上进、辛勤努力的优秀学生,如来自农村的少年张河便是贾飞小说中代表激进的一个典型例子,智商、情商以及家庭背景都算好的他,找准了自己的奋斗方向,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北大……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四川达州——大巴山南麓那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上挺不起眼的小地方,却出过不少名人。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曾在通州(今四川达州市)任过司马,也可算是那儿的“土特产”之一。他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还有“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等名句,都为我所深爱。到了近现代,那里似乎较为尚武,继明末著名抗清将领李长祥之后,曾先后出了王维舟、黎玉玺、向守志、王定烈、魏传统、范绍增等十多位国共两党的骁将、名将。人们耳熟能详的华莹山——“双枪老太婆”和江姐战斗过的地方,也在那里。

达州的文化名人也不算少。诗人梁上泉、杨牧,硬笔书法家庞中华等一直令达州人引以为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达州蓦然崛起了谭力、田雁宁、宋小武、杨贵云等一批少壮派作家。他们以“雪米莉”“青莲子”等笔名,在中国文坛名噪一时。当时,我正在长影总编辑室工作,曾专程为谭力的小说《蓝花豹》、宋小武的剧本《蘑菇云下的匪帮》和田雁宁的武侠系列作品远赴达州,以文会友,跟他们几位成为至交,从那时开始便与达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时过20年,在2011年早春,经宋小武兄介绍,一位生气勃勃的年轻人带着他的长篇小说《天上人间》,风尘仆仆地从大巴山区来到北京,专程与我相见。他便是贾飞——在谭力、田雁宁、宋小武、杨贵云他们叱咤文坛的那个年月出生的“80后”作家。

贾飞很年轻,也很早慧。他在大学读书时就先后在全国2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200余篇,于2008年被教育部、团中央、人民日报社联合评选为“中国百强大学生”,并获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每日一星”之美誉。这样一个才华横溢、有所作为的年轻人,确实为我带来了不小的惊喜。我与他促膝交谈的时候,思绪常常飞回当年与谭力、田雁宁、宋小武、杨贵云等年轻文友一起在大巴山区吃大块肉、喝大碗茶的那段畅快的时光……

诚然,贾飞笔下这段残酷的青春往事,其实很多人都曾经历过,它也会勾起每一个读者关于青春的回忆。是啊,谁没有幼稚无知过?谁没有年少轻狂过?几乎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不同的类似青春故事在不断发生,也在不断结束。正如20世纪50年代初期,王蒙19岁的时候写下的《青春万岁》,就是第一代中国青年的“奋斗”典型。它穿越漫长的历史长河,直到今天,依然散发着青春的气息,依然打动着无数的年轻人。再到后来以郭敬明为首的伤感青春文学,叙述了那一批人的幻想和悲伤。而如今,贾飞的原生态长篇小说《中国式青春》,更是将青春文学这一题材推向了另一个高潮,也改变了以往关于青春文学的叙事模式和侧重点,

贾飞,是宋小武兄的亲传弟子,也是达州的文学传人。在当下这个充满了喧哗与骚动的年代,当文学早已不再是年轻人心中的圣土和艺术女神王冠上的钻石,当人们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多种多样的诱惑和多种多样的选择的时候,年轻人贾飞却执拗地将自己的目光和精力投向了文学这片明显要寂寞得多也清贫得多的田园,这真的是一件让我高兴的事情。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中国式青春》,是贾飞学生时代的作品。它作为一部原生态的青春校园小说,即将由沈阳出版社出版。我想,出版社的编辑们之所以慧眼独具地看中了他的这部作品,主要不会是因为它有多么高的文学品位和文化价值,更多的是因为它出自一位“天才少年”之笔,又写出了少年自己眼中、心中富有质感的校园生活。在这部作品中,贾飞以第一人称的视角,透视和观照了自己稚嫩的放飞性情和情窦初开的人生。作品中大量使用倒叙、插叙手法,运用白描、夸张、抒情等技巧,为我们拉开了一层厚厚的窗帷,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有才华的青年作家在他创作准备期的状态和风貌。从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没有这部《中国式青春》,也就不会有贾飞后来的长篇小说《迷惘的一代》《天上人间》等作品。它实际上是贾飞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一次预演,是他“小荷才露尖尖角”之前的孕蕾过程。

人才的成功,需要有四个条件:师承、禀赋、功力、际遇。作为一个文学创作者,应当说年轻的贾飞是很幸运的。在文学这座迷宫中,曾有多少人左冲右突、不舍昼夜,到头来却广种薄收,甚至颗粒无收。贾飞才二十多岁,就有多部作品面世,非常值得祝贺。然而,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不是田径中的短跑,也不是百米跨栏,它是一场马拉松竞赛,需要创作者以毕生的痴迷、热情和刻苦自励去完成。应当说,贾飞的起跑很不错,但关键在于坚持,在于耐力,在于目标始终如一。古往今来,在过客匆匆的文坛艺苑中,曾有多少有才华的年轻人小有成就便把尾巴翘到了天上,不单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而且小猫的屁股也摸不得。他们就如同古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纳喀索斯,只迷恋自己水中的倒影——这,是我最不希望在贾飞身上看到的。愿他能够保持住自己的清新与纯朴,保持住自己的冲力和韧劲儿,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以无愧于大巴山那片神奇的土地和悠远的文化传承。

很令我欣慰的是,贾飞在多种场合都曾这样说过:“无论是谁、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因为,只要坚持了,只要努力了,只要真真切切付出了,就一定能够看到属于自己的那道绚丽的彩虹。”他还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对于这样一个比较自省、自知、自强的年轻人,我有理由对他寄予更高的期望。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就让我用元稹的这两句诗作为这篇小序的结尾吧,我真诚地祝愿贾飞能飞得更高些,飞得更远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没有了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