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崇祯有把枪 > 第一百五十七章 鱼肉

第一百五十七章 鱼肉(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然而困守京师,坐吃山空是没有前途的。

崇祯十八年正月底,在筹集到足够的粮草物资后,朱由检随即宣布,二月初二,也就是民间所谓的龙抬头时,挥师南下,以征讨刘芳亮,裁撤漕运之名,进入山东。

崇祯十八年正月十八,礼部发文山东,河北,大致内容是,漕运耗费巨大,多有荒废,近来又被流贼占据,朝廷决定予以裁撤。

各地漕兵,如有愿意继续为国家效力者,可于崇祯十八年三月三十日之后,前往山东登州登记造册,负责大明海运,不愿继续干的,朝廷给予补偿。每人一次补给白银五十两。

漕运衙门的头头们都已被崇祯皇帝收拾干净,杀的杀,抓的抓,因为鼠疫病毒计划破产,至今北镇抚司诏狱里还有不少喊冤的小白鼠。

战事经济政策,对于过惯富足生活的京城百姓来说,很难适应,不过却廷合崇祯皇帝胃口,朱由检身上具备与他身份完全不同的英格兰清教徒气质。通俗点说,他对自己非常抠门。

日子虽然拮据,好歹也能过活,至少比城外那些流民要好,密云之战后,又有不少流民涌向京城,然朱由检已无力接纳他们,让中卫军,藩王军凑了些破旧棉絮,发给他们。

又在辰时,午时,亥时,给流民施舍些米粥,这几日天气转冷,每天晚上不少流民被活活冻死。

这是大明最苦难的时代,朱由检每天只喝一碗小米粥,与后世思密达国所谓的“苦难行军“不同,崇祯十七年末,十八年初的北京,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即便如此,热衷沽名钓誉的文官们仍然忙着扯淡,正月初六,两个太学院秀才在文官撺掇下,在崇文门派发传单,抨击新经济政策,将朱由检比作汉朝刘彻,穷兵黩武导致民不聊生,实乃罪魁祸首。

酝酿将近一年的漕运裁撤,真正实施起来,竟然出乎所有预料。

长久以来,朱由检的注意力一直都在那些漕船把总,旗官,以及各地关卡官吏上面,以为他们是漕运改革的最大阻力,却忽视了另一个群体。

那就是漕帮。

明清两代依靠运河南粮北调,供应京师和边防,维持漕运近六百年,民间甚至有乾隆入帮的说法,这虽是扯淡,然而也能看出漕帮实力之强大。

崇祯皇帝贸然裁撤漕运,除了引起漕运衙门官员不满,这些依附漕运之上的漕帮,也不会答应。

有明一朝,文人或是文官抨击朝政,辱骂皇帝,并非没有先例,比如有名的海瑞,他直接上奏折辱骂明神宗,结果不仅没有被杀,还给自己赢得了美名。

不过这几位秀才就没有这么幸运了,锦衣卫将传单呈递给皇上,朱由检看后,心如刀割,最后大笔一挥,批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杀!

非常时期,必须非常手段,有时候,宽容即是纵容。

发传单的秀才很快被锦衣卫逮捕,斩首示众,其罪名是勾结建奴,扰乱民心。

在遇到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朱由检的思路是,先解决掉提出问题的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