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大魏皇帝 > 第六章 说降(1)

第六章 说降(1)(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曹操将竹简掷之于地,脸色阴沉如水,指着曹昂的鼻子骂道:“你这是在责怪孤?”

曹昂额头都冒虚汗了,忙道:“不是,俗话说‘子不言父过’,孩儿怎敢揭父亲短处?只是在家为父子,在外为君臣,在军中父亲是高高在上的司空,孩儿是骑督,作为臣子,自当奉上良谋,岂能因尊卑有别,就不加劝告?”

曹昂这话回答得相当得体,曹操脸色稍缓,一挥袖子,斥退左右的侍卫,军营中只剩下他们二人。

曹操虽然是个阎王脾气,但也不是一味狂傲自大的,听了曹昂劈情入理的深刻分析,自知理亏,尤其是听到“在家为父子在外为君臣”十字,更是感到曹昂说得很有道理,放缓了语气,问道:“按子的想法,如何行事?”

“孩儿以为,眼下张绣已经被我们赶出了宛城,犹如丧家之犬,失了根基之业,此番若不是投袁绍,便是降刘表。当今之天下虎踞龙盘,跨州连郡者不计其数,民未归心,父亲当以宽容大度之心招安张绣,名气传了出去,那些名士贤能,就如过江之鲫一般,争先恐后的依附,这才是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统。”曹昂平时也算是三国迷了,一部三国读得滚瓜烂熟,加上从论坛、贴吧中激烈的口诛笔伐中学习到了几成精髓,一句话就说到了曹操的心坎里去了。

曹昂总不能说你儿子已经没了,反正这副皮囊是“曹昂”,当下敷衍地道:“父亲多虑,孩儿见父亲微有憔悴,想帮忙分忧,却不知从何下手。”

“那敢情好呀,张绣小儿敢反孤,孤誓取其首级,就由你统领后军,跟于禁一起去攻打张绣吧。”曹操抚须道,更觉得这个孩儿懂事了,眼下的曹丕、曹植、曹彰都是不满十岁的幼童,年少聪慧的曹冲更是襁褓婴儿,只有曹昂已年满二十岁,随她一路征讨四方。

曹昂差点抬手抽自己一个耳光,心想这破嘴就这么欠呢,好容易从战场上保全性命活下来,自己这一句敷衍的话,又将脑袋伸了出去。

他前话已经说满了,这时想不答应都难,不禁绿了脸,“是,我,孩儿——遵命。”

“勿要担心,于禁用兵严谨,兵行令止,你只须依计行事,不要妄动,出征大胜不会有什么难题。”曹操还以为是曹昂担心坏了事,于是叮嘱道。他要是知道曹昂只是担心自己有危险,估计气得胡子都要翘起来。

曹操犀利的眼神精光闪烁,背着双手不住地走动,忽然回过头来,点头道:“子之语,深得孤心。即是如此,那便召于禁率军回归,另出请帖,邀张绣谈判,却不知哪个善辩之士过去跟他谈判?”

“孩儿愿往。”曹昂这一次立马就上前,一口气揽了下来,又不是去打仗,而是去谈判,谈判也最多是动动嘴皮子罢了。不用动刀动枪,没什么可惧的。

曹操大喜,抚着他的后背,带着些许意味地道:“子为孤分忧,难得。日后平定了天下,早晚有你的一席之地。”

曹昂心想,这一席之地,难不成要把基业传给我?汉末分裂三国,曹操打下了魏国的基础,成为三国之中最强盛的一个帝国,要是继承了,那日后岂不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当然他也知道这是未必的,毕竟曹操的儿子那么多个,曹丕、曹植、曹彰、曹冲没一个是省油的灯,自己虽然是嫡子,具有原则上的继承条件。但既然有原则上,就有原则下,唐朝的玄武门之变、明朝的靖役之难,已经证明了小儿子也能翻身把歌唱的历史经验,曹操也不是一个按套路出牌的人,嫡子能不能入他的法眼,还在两说,自己还要经过后天的努力,才能保证成为唯一的继承者,而努力的方向就是——立功。

曹昂点了点头,于禁可是魏五子之一,顶级良将,除了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了他,投降致使晚节不保,这辈子好像没听说吃过什么败仗,跟在他身边应该不会有事。老爹也说了“不要妄动”,潜意思就是说,不要自己作死就不会死。

不过,他倒是知道历史上的张绣叛变杀了典韦和曹昂,害得曹操折兵五万,就这么一场大败,曹操尚且能容纳他,怎得这一次却不允许降了?曹昂进谏道:“父亲,孩儿以为,杀张绣,不如以怀柔政策,上奏天子,封他为候,由他镇守宛城,定然誓死效忠父亲。”

曹操哼了一声,摇头道:“张绣小儿反复无常,比之吕奉先始无不及,要是下一次叛变,只怕更加难以节制。我听信了他的谗言,若是之前以牵制诸侯之法,扣留他的一个儿子,谅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父亲理解错了。孩儿知道张绣造反,全因父亲纳张绣之婶为妾,加上言语失和,故而才有叛变,只须给他点儿蝇头小利,张绣不会在依附刘表。”

“逆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