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浴火重生之大宋中兴 > 第二十七章 重心转移

第二十七章 重心转移(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也是拜蒙古人所赐啊!如果不是这帮畜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江南百姓要不是身受其苦,也不会这么快地团结起来,奋起反抗啊!”许汉青慨然叹道,“如今只是给了百姓们一块自己的土地,给了他们做人的尊严,一个安定生活的希望,他们便甘心情愿地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其实老百姓的要求很低,很低,既然咱们是为了不让华夏百姓受压迫、受欺凌,为了不当蒙古人的奴隶而战,那以后他们也不会再做任何人的奴隶。哪怕是自己人也不例外。”

“哦,镇国公说得很对啊!”小皇帝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邓光荐则皱起了眉头,却没有什么合适的语言进行反驳。他非常明白许汉青时时刻刻在诱导着小皇帝,但许汉青所说的偏又十分在理。

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打仗时最忌两面作战,两只手分开打人,当然没有集中兵力,用拳头出击,才有力量。

“陛下已经决定亲征乃颜,具体军事部署是这样的,土土哈进军土拉河,先肃清也不干等叛王,皇孙铁穆耳进驻和林,切断乃颜与海都的联系,陛上亲领大军三十五万,从上都出发,讨伐乃颜。太子真金坐镇大都,以作策应。”从大都来的使者详细地向伯颜与众将介绍着最新的情况。

第二十七章重心转移

今天,每一位被称为军事家的人,大概都读过一位普鲁士人——克劳塞维茨写的书《战争论》。\WWw。qВ5.coM\\在这部书中,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胜利通常产生于各种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总优势。”他认为,任何战斗都是双方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较量。最后谁在这两方面剩下的力量最多,谁就是胜利者。值得指出的是,克劳塞维茨非常重视战争中的精神因素。他认为:“不能忽视精神因素,因为正是精神状态对军事力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几年前,当伯颜率蒙古大军顺流而下,直取临安,席卷江南的时候,南宋无论是官还是百姓,都竟相奔逃,少有坚决抵抗,至死不降的。德佑二年蒙元兵临临安城下时,那些高唱“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忠臣们则纷纷弃国出逃,以至太皇太后谢道清无奈地下诏:大宋养士三百年,并没有对不住你们。今天国家有难,为什么你们都弃国而去?”许汉青对着小皇帝侃侃而谈。

“主子们豢养了一帮奴才,自然是用来看家护院的。但是叫主子们万万想不到的是:败家的却正是这帮奴才。国破家亡在即,这群平时“誓死效忠”的奴才往往在后院放火,给后背捅刀子,为新主子欢呼万岁。当经过一番天翻地覆,待得尘埃落定,便又以一副嘴脸出现,高唱新主子的隆恩圣德,叹服新主子乃为“真命天子”。然后跪在新主子脚下,重新张牙舞爪。”叹了口气,许汉青面色凝重。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邓光荐显然并不十分赞同许汉青对小皇帝的灌输。

“陛下对臣等南征之事可有指示。”伯颜听过之后,恭敬地问道。

“有,不过却是密旨,请垂相过目。”使者如实答道。

“卿无水师,渡江万不可操切,以致损耗实力。当作好准备,以稳定战局为要,诸事卿可便宜行事。待朕讨平乃颜,即率大军南下,以雷霆之势扫平江南,共破许贼。”密旨上寥寥几句话,却让伯颜沉默半晌。

“邓大人所说有理,可是到那个时候是不是有些晚了。”许汉青笑着说道。

“而现在伯颜大军再次南下,江南军民又是处于怎样的一种精神状态呢?在思想上、行动上又是如何应对的呢?”许汉青将几张报纸和几份情报递了过来,“陛下请看,这便是江南军民现在的精神状态,如果这样还打不过蒙古人,真是没天理了。”

“泉州举行拍卖会,为前线战事募捐,共得白银两百余万两,其中杨太后捐出的凤冠更是拍出了天价。”小皇帝轻轻念道,“母后竟然连凤冠都捐出来了,那可是当年母后被御封皇后时所戴的凤冠,价值连城。”小皇帝颇有些惊讶地说道。

“杨太后真是深明大义,此举不仅能感召市民百姓,更显示了抗蒙到底的决心。”许汉青赞赏地点着头,“陛下,请看这些各地的情报,江南百姓虽然还很穷困,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各地报名参军的青壮年已经超过了二十万人,这还不包括投降的新附军,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当年朝廷下旨号召起兵勤王,可应者寥寥,如今无论富庶商人还是穷苦百姓皆十分踊跃,真是让人惊讶啊!”邓光荐看着报纸和情报,也赞叹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